袅袅青衫,问今日、寄愁何地。敢分是、今想无福,他生修慧。
宝玉红楼难比洁,痴珠秋月徒空瘁。祗亦花、宝鉴一春航,差堪拟。
多情种,平交谊。忧幽病,相思泪。算酒边人外,诸般滋味。
五噫行歌志到隐,七年淹席惟思睡。待安极、穿冢傍要醒,吾其已。
满江红 戏题小影。近现代。陈方恪。袅袅青衫,问今日、寄愁何地。敢分是、今想无福,他生修慧。宝玉红楼难比洁,痴珠秋月徒空瘁。祗亦花、宝鉴一春航,差堪拟。多情种,平交谊。忧幽病,相思泪。算酒边人外,诸般滋味。五噫行歌志到隐,七年淹席惟思睡。待安极、穿冢傍要醒,吾其已。
陈方恪(1891—1966)字彦通,斋号屯云阁、浩翠楼、鸾陂草堂。江西义宁(今修水)人,陈三立第四子,陈寅恪弟,在家族中排行第七,故人又称其为“陈家老七”、“彦老七”。光绪十七年(1891)11月15日出生于祖父陈宝箴武昌湖北布政使衙署内。受家学影响,从小习诗词文章,传承散原老人文脉。师从陈锐、周大烈、王伯沆等名士,又得梁鼎芬、沈曾植、樊增祥、朱古微、郑文焯、陈衍、郑孝胥等诗词名家点拨,诗名在其兄陈衡恪、陈隆恪、陈寅恪之上。陈方恪大半生风流倜傥,名士气派十足,他被著名作家章品镇称为“金陵最后一个贵族”。...
陈方恪。陈方恪(1891—1966)字彦通,斋号屯云阁、浩翠楼、鸾陂草堂。江西义宁(今修水)人,陈三立第四子,陈寅恪弟,在家族中排行第七,故人又称其为“陈家老七”、“彦老七”。光绪十七年(1891)11月15日出生于祖父陈宝箴武昌湖北布政使衙署内。受家学影响,从小习诗词文章,传承散原老人文脉。师从陈锐、周大烈、王伯沆等名士,又得梁鼎芬、沈曾植、樊增祥、朱古微、郑文焯、陈衍、郑孝胥等诗词名家点拨,诗名在其兄陈衡恪、陈隆恪、陈寅恪之上。陈方恪大半生风流倜傥,名士气派十足,他被著名作家章品镇称为“金陵最后一个贵族”。
时宰相生日乐府三首 其二。宋代。周紫芝。甘泉羽书久不至,六乐初成礼初备。万两黄金铸景钟,八级层坛筑圆陛。侍臣晓入明光宫,彤庭暖日升曈昽。弦匏鼎俎耀前列,大圣制作垂无穷。太常为旂玉为辂,路稳沙平试天步。日边风雨晓前收,夜半笙箫月中度。君臣有道道格天,五星同色三台圆。千官拜舞皇舆旋,青城路远闻鸣鞭。黄麾羽葆识全仗,绣衣雷鼓鸣钧天。羽林骑士如流水,未央宫阙明山川。千门万户不知数,尽捲帘幕瞻龙颜。道傍父老百岁许,醉倚春风自相语。昔年旧事一日新,廊庙功成不因武。群生欲报知何缘,再拜愿寿公千年。
华山隐者图。宋代。刘敞。神仙不可学,浅俗如醯鸡。逍遥二三叟,乃独秦遗黎。避地思远适,名山得幽栖。深岩紫芝秀,归路桃花迷。稍远人世隔,遂忘陵谷移。至今山中人,往往犹见之。吾闻秦皇帝,甚慕真人为。驾石窥蓬莱,载车象云蜺。沙丘往不返,四海忽若遗。安知全真子,近在西山垂。一千二百年,修身未尝衰。古称山泽臞,非复万乘期。观君此图意,有以和天倪。
拟古 其十二。明代。邝露。长城万馀里,宫阙入浮云。飂风驱秋雁,榆黄华叶陨。羲和无停轨,颓光惨萧辰。断尾掉泥涂,无为豢牺牲。
游智林寺。宋代。李光。扁舟来访小丛林,花木通幽院落深。旋拂胡床成午梦,闲持贝叶动秋吟。竹声瑟瑟生虚籁,山意峨峨入素琴。更喜老纲能会事,手携炉铫自相寻。
读改元诏口号。宋代。戴复古。伏读改元诏,仍观拜相麻。竞传新政事,方见好官家。雪作丰年瑞,梅开近腊花。路逢江上客,立马问京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