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声哀雁不堪闻,点点芦花是泪痕。飞遍南天无宿处,隔江烽火又黄昏。
题赵岐山《芦雁长卷》四首 其一。近现代。王季思。声声哀雁不堪闻,点点芦花是泪痕。飞遍南天无宿处,隔江烽火又黄昏。
王季思(1906-1996),学名王起,字季思,以字行。笔名小米、之操、梦甘、在陈、齐人,室名玉轮轩,祖籍龙湾区永中街道永昌堡。浙江永嘉人,生于南戏的发源地温州,从小就热爱戏曲。作为著名的戏曲史论家、文学史家,王季思戏曲研究著作颇丰。他重新整理《西厢记校注》,还带领弟子苏寰中等校注《桃花扇传奇》。他先后主编过高校文科教材《中国文学史》以及《中国十大古典悲剧集》与《中国十大古典喜剧集》,很多作品被译成日文与印尼文,在国内外学术界中有重大影响,被誉为“岭南文化的最后一颗文化灵魂”。...
王季思。王季思(1906-1996),学名王起,字季思,以字行。笔名小米、之操、梦甘、在陈、齐人,室名玉轮轩,祖籍龙湾区永中街道永昌堡。浙江永嘉人,生于南戏的发源地温州,从小就热爱戏曲。作为著名的戏曲史论家、文学史家,王季思戏曲研究著作颇丰。他重新整理《西厢记校注》,还带领弟子苏寰中等校注《桃花扇传奇》。他先后主编过高校文科教材《中国文学史》以及《中国十大古典悲剧集》与《中国十大古典喜剧集》,很多作品被译成日文与印尼文,在国内外学术界中有重大影响,被誉为“岭南文化的最后一颗文化灵魂”。
生查子。清代。曹景芝。独自背窗纱,听尽风和雨。新燕一双双,飞过楼头去。杨柳绿堆烟,帘幕无重数。不见捲帘人,添得伤心处。
寄张廷言。元代。丁鹤年。千里关河阻重兵,两烦书札见深情。故人我久知张禄,处士时多忌祢衡。阅世正当思豹变,出关何必待鸡鸣。莫嗟才大难为用,天运行将返治平。
喜雨。宋代。杜范。凄其望云汉,旱饥何频年。去岁秋后雨,沟壑仅少年。春耕问菑畲,馌妇多嘉言。夏耘喜优渥,驿驿生翠烟。不雨亭几日,已复忧亏愆。伤弓慨心事,过计乃不然。风雷变俄顷,肤寸速九天。夜坐听倾倒,朝起望渺绵。时哉此甘霔,不后亦不先。我无负郭资,墨突非所怜。但原时丰登,有粟均里廛。岁晚称寿觞,一笑生春妍。彼苍其或者,副此心拳拳。拜赐盈百室,敬诵良耜篇。
江皋晚望。宋代。米芾。柳外舣舟晚,醉馀双眼醒。水光涵一气,星彩动圆灵。炯炯月初上,翛翛风更泠。远山横秀碧,淡墨说吾经。
霜天晓角(寿陈敬之)。宋代。刘辰翁。朝来微雪。又近长生节。造就一枝清绝,梅与雪、怎分别。两年心似月。除是天知得。手种春风千树,一颗颗、待儿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