乍举横江楫,依稀见迎风裙衩,凌波罗袜。劫外何来方丈地,迥与红尘隔绝。
容尔我双双拜谒。南渡兴亡如梦去,峙中流剩此残碑碣。
家国恨,何事歇。
海枯石烂情难灭。算人间君臣儿女,由来一例。夹径松篁交翠影,想象霜筠雪节。
更双塔巍峨相接。各有千秋心事在,对灵祠未忍匆匆别。
指江水,誓同穴。
贺新郎 偕碧霞孤屿谒文信国祠。近现代。王季思。乍举横江楫,依稀见迎风裙衩,凌波罗袜。劫外何来方丈地,迥与红尘隔绝。容尔我双双拜谒。南渡兴亡如梦去,峙中流剩此残碑碣。家国恨,何事歇。海枯石烂情难灭。算人间君臣儿女,由来一例。夹径松篁交翠影,想象霜筠雪节。更双塔巍峨相接。各有千秋心事在,对灵祠未忍匆匆别。指江水,誓同穴。
王季思(1906-1996),学名王起,字季思,以字行。笔名小米、之操、梦甘、在陈、齐人,室名玉轮轩,祖籍龙湾区永中街道永昌堡。浙江永嘉人,生于南戏的发源地温州,从小就热爱戏曲。作为著名的戏曲史论家、文学史家,王季思戏曲研究著作颇丰。他重新整理《西厢记校注》,还带领弟子苏寰中等校注《桃花扇传奇》。他先后主编过高校文科教材《中国文学史》以及《中国十大古典悲剧集》与《中国十大古典喜剧集》,很多作品被译成日文与印尼文,在国内外学术界中有重大影响,被誉为“岭南文化的最后一颗文化灵魂”。...
王季思。王季思(1906-1996),学名王起,字季思,以字行。笔名小米、之操、梦甘、在陈、齐人,室名玉轮轩,祖籍龙湾区永中街道永昌堡。浙江永嘉人,生于南戏的发源地温州,从小就热爱戏曲。作为著名的戏曲史论家、文学史家,王季思戏曲研究著作颇丰。他重新整理《西厢记校注》,还带领弟子苏寰中等校注《桃花扇传奇》。他先后主编过高校文科教材《中国文学史》以及《中国十大古典悲剧集》与《中国十大古典喜剧集》,很多作品被译成日文与印尼文,在国内外学术界中有重大影响,被誉为“岭南文化的最后一颗文化灵魂”。
题鬯芬先生画山中宰相图。清代。章同瑞。云以閒而懒,山以深而幽。中有忘机人,耽兹壑与丘。偃蹇坐松下,箕踞科其头。霜柯裂奇致,鳞鬣皴长虬。飞泉挂木末,风雨喧高秋。苍雪半空落,古色盈双眸。白石何齿齿,白云何悠悠。一杯醉石上,万事如云浮。吁嗟陶贞白,吾将从之游。
春日行园。明代。王世贞。使君聊一出,物色自争誇。小雨饱桑叶,轻阴寒杏花。官厨枣儿酒,乡信谷前茶。不必莼鲈在,吾生固未涯。
昌英知县叔作岁坐上赋瓶里梅花时坐上九人七首 其六。宋代。杨万里。雪冻霜封稍欲残,殷勤折向坐中看。绮疏深闭珠帘密,不遣花愁半点寒。
柏人光武庙。元代。赵秉文。真人开有汉,帝业肇无蒌。洒落君臣契,艰危庙社图。山川扶鄗邑,日月拱东都。社稷千秋里,风云四达衢。北风吹雨雪,西日照桑榆。旧物馀翁仲,荒祠老祝巫。功臣遗像在,时有鼠衔须。
王黄二子将有行期过访客舍。清代。李英。风尘倦客不胜悲,把袂三秋问去期。枕上不堪千里梦,尊前又赋四愁诗。西风雁过华阳馆,北极霜飘太液池。金谷黄花还共赏,天涯谁许便分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