芳草何萋萋,十步五低迷。西湖女儿水,裙带作苏堤。
缅怀南渡年,中原血如水。庙堂和议成,湖上歌楼起。
覆车不在远,儿辈又寻踪。湖山资点缀,花柳竟青红。
男儿有朝气,勿为花草消。明发钱塘上,击楫迎江潮。
昔游四首 其二。近现代。王季思。芳草何萋萋,十步五低迷。西湖女儿水,裙带作苏堤。缅怀南渡年,中原血如水。庙堂和议成,湖上歌楼起。覆车不在远,儿辈又寻踪。湖山资点缀,花柳竟青红。男儿有朝气,勿为花草消。明发钱塘上,击楫迎江潮。
王季思(1906-1996),学名王起,字季思,以字行。笔名小米、之操、梦甘、在陈、齐人,室名玉轮轩,祖籍龙湾区永中街道永昌堡。浙江永嘉人,生于南戏的发源地温州,从小就热爱戏曲。作为著名的戏曲史论家、文学史家,王季思戏曲研究著作颇丰。他重新整理《西厢记校注》,还带领弟子苏寰中等校注《桃花扇传奇》。他先后主编过高校文科教材《中国文学史》以及《中国十大古典悲剧集》与《中国十大古典喜剧集》,很多作品被译成日文与印尼文,在国内外学术界中有重大影响,被誉为“岭南文化的最后一颗文化灵魂”。...
王季思。王季思(1906-1996),学名王起,字季思,以字行。笔名小米、之操、梦甘、在陈、齐人,室名玉轮轩,祖籍龙湾区永中街道永昌堡。浙江永嘉人,生于南戏的发源地温州,从小就热爱戏曲。作为著名的戏曲史论家、文学史家,王季思戏曲研究著作颇丰。他重新整理《西厢记校注》,还带领弟子苏寰中等校注《桃花扇传奇》。他先后主编过高校文科教材《中国文学史》以及《中国十大古典悲剧集》与《中国十大古典喜剧集》,很多作品被译成日文与印尼文,在国内外学术界中有重大影响,被誉为“岭南文化的最后一颗文化灵魂”。
除日。宋代。苏辙。年年最後饮屠酥,不觉年来七十余。十二春秋新罢讲,五千道德适亲书。木经霜雪根无蠹,船出风波载本虚。自怪多年客箕颍,每因吾党赋归欤。
在家男女恶门诗。南北朝。王融。在磨则磷,玉生虽坚。唯居必徙,岂曰能贤。冰开春日,兰败秋年。天教斯类,及习情迁。命符三牖,生偕十缠。兹焉遂住,忧畏方延。
寄题乡友聂长义沧浪轩四首 其四。宋代。邓林。树带斜阳水满矶,卷帘又见钓船归。美人笑隔荷花语,稚子闲将竹笛吹。半点嚣尘无路入,一般意味有谁知。品题如欲穷幽胜,须待岑参到渼陂。
次前韵戏似。宋代。陈著。喜逢新岁带春回,四老过从贺泰来。君若燕毛分次第,我当鹤发领徘徊。忺怀爵跃空相望,弱脚蹒跚阻一陪。传语诸贤任抛外,百年夫妇自衔杯。
狂吟。宋代。刘克庄。两轮屋角走如棱,争奈樗翁老病何。富贵时来年少去,神仙者少死人多。形羸全赖儿扶掖,诗退犹须友切磋。莫嗟狂吟无律吕,古人不废饭牛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