墓顶红星高照,墓门苍柏参天。雄关血战想当年。
呼声震峡谷,劈刺动层峦。白帕缠头苗寨妇,赶场今过山前。
背筐儿女自甜眠。翻身来不易,饮水要思源。
临江仙 其一 谒遵义红军烈士陵园。近现代。王季思。墓顶红星高照,墓门苍柏参天。雄关血战想当年。呼声震峡谷,劈刺动层峦。白帕缠头苗寨妇,赶场今过山前。背筐儿女自甜眠。翻身来不易,饮水要思源。
王季思(1906-1996),学名王起,字季思,以字行。笔名小米、之操、梦甘、在陈、齐人,室名玉轮轩,祖籍龙湾区永中街道永昌堡。浙江永嘉人,生于南戏的发源地温州,从小就热爱戏曲。作为著名的戏曲史论家、文学史家,王季思戏曲研究著作颇丰。他重新整理《西厢记校注》,还带领弟子苏寰中等校注《桃花扇传奇》。他先后主编过高校文科教材《中国文学史》以及《中国十大古典悲剧集》与《中国十大古典喜剧集》,很多作品被译成日文与印尼文,在国内外学术界中有重大影响,被誉为“岭南文化的最后一颗文化灵魂”。...
王季思。王季思(1906-1996),学名王起,字季思,以字行。笔名小米、之操、梦甘、在陈、齐人,室名玉轮轩,祖籍龙湾区永中街道永昌堡。浙江永嘉人,生于南戏的发源地温州,从小就热爱戏曲。作为著名的戏曲史论家、文学史家,王季思戏曲研究著作颇丰。他重新整理《西厢记校注》,还带领弟子苏寰中等校注《桃花扇传奇》。他先后主编过高校文科教材《中国文学史》以及《中国十大古典悲剧集》与《中国十大古典喜剧集》,很多作品被译成日文与印尼文,在国内外学术界中有重大影响,被誉为“岭南文化的最后一颗文化灵魂”。
和范景仁王景彝殿中杂题三十八首并次韵其五。宋代。梅尧臣。参天朱阁峻,拂地柳条垂。太液绿波涨,建章春漏迟。长人执兵立,小竖插花嬉。但只逢人说,无由预此时。
雪晓舟中生火二首。宋代。杨万里。乌银玉质金石声,见火忽学爆竹鸣。腷腷膞膞久不停,白日坐上飞繁星。不知何怒泄不平,不知何喜唧唧吟。待渠自静勿与争,切莫借箸怒复生。到渠缄口两耳热,铜鉼在旁却饶舌。
近从校书得太玄今又得蜀本欧阳文。宋代。韩淲。本朝二百年,古文盛欧阳。平生几讨论,皓首诵山房。谁知落宦网,不暇相携将。旦旦药市游,夜夜隘巷藏。黄沙扑几席,细尘污衣裳。欲从人乞之,嗫嚅但徬徨。珍重李校书,爱我穷词章。假借复取赠,转觉厚意长。聊穷述作心,轲愈参翱翔。向来太玄经,遗我喜若狂。昼夜测中养,至今迷三方。二书或有尽,盛德胡能忘。
浣溪沙·从石楼石壁往来邓尉山中。清代。郑文焯。一半黄梅杂雨晴,虚岚浮翠带湖明,闲云高鸟共身轻。山果打头休论价,野花盈手不知名,烟峦直是画中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