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名顶南通人明嘉靖间御倭寇战死)四百年间话战功,堂堂身手几人同。
一亭留溅哀时泪,国命如丝系鬼雄。
寄题曹公亭。近现代。陈三立。(曹名顶南通人明嘉靖间御倭寇战死)四百年间话战功,堂堂身手几人同。一亭留溅哀时泪,国命如丝系鬼雄。
陈三立(1853年10月23日-1937年9月14日),字伯严,号散原,江西义宁(今修水)人,近代同光体诗派重要代表人物。陈三立出身名门世家,为晚清维新派名臣陈宝箴长子,国学大师、历史学家陈寅恪、著名画家陈衡恪之父。与谭延闿、谭嗣同并称“湖湘三公子”;与谭嗣同、徐仁铸、陶菊存并称“维新四公子”,有“中国最后一位传统诗人”之誉。1937年发生“卢沟桥事变”后北平、天津相继沦陷,日军欲招致陈三立,陈三立为表明立场绝食五日,不幸忧愤而死,享年85岁。陈三立生前曾刊行《散原精舍诗》及其《续集》、《别集》,死后有《散原精舍文集》十七卷出版。...
陈三立。陈三立(1853年10月23日-1937年9月14日),字伯严,号散原,江西义宁(今修水)人,近代同光体诗派重要代表人物。陈三立出身名门世家,为晚清维新派名臣陈宝箴长子,国学大师、历史学家陈寅恪、著名画家陈衡恪之父。与谭延闿、谭嗣同并称“湖湘三公子”;与谭嗣同、徐仁铸、陶菊存并称“维新四公子”,有“中国最后一位传统诗人”之誉。1937年发生“卢沟桥事变”后北平、天津相继沦陷,日军欲招致陈三立,陈三立为表明立场绝食五日,不幸忧愤而死,享年85岁。陈三立生前曾刊行《散原精舍诗》及其《续集》、《别集》,死后有《散原精舍文集》十七卷出版。
送雷御史希颜罢官南归。宋代。陈规。五事前陈志拂劘,屹如砥柱阅颓波。一麾共惜延年去,三黜何伤柳季和。连蹇仕途如我老,激昂衰俗在君多。扁舟南去知难恋,万顷烟波一钓蓑。
次韵游湘山二首 其一。明代。蒋冕。寺背城闉客到稀,白云终日锁禅扉。几人冒雪寻僧话,何处凌空有锡飞。西域路遥惟葬履,南华岁久不传衣。三生石上谁同坐,说着无生忘却归。
外弟李定少卿挽诗三首 其三。宋代。赵抃。福地生奚似,丧人送几何。环环山水秀,蛰蛰子孙多。情悼魂兮些,辞凭挽者歌。嗟余身在越,西首泪滂沱。
金山九日。明代。任环。佳节逢重九,孤踪寄海涯。自怜犹墨绶,多病已黄花。欲问南来雁,那堪此际笳。夜深眠不得,移枕听慈鸦。
家大人重建漫泉亭,并补刻冰泉铭敬志二首 其二。清代。金和。风雨重磨碣,云霞焕建瓴。遥通漓水碧,常对火山青。修禊前番记,登高几度经。炎荒多胜境,考證值趋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