卧看大月吐峰头,湖水空明一片秋。
苦忆微风凉露底,残宵对影在孤舟。
南湖月夜有怀仁先生京师。近现代。陈三立。卧看大月吐峰头,湖水空明一片秋。苦忆微风凉露底,残宵对影在孤舟。
陈三立(1853年10月23日-1937年9月14日),字伯严,号散原,江西义宁(今修水)人,近代同光体诗派重要代表人物。陈三立出身名门世家,为晚清维新派名臣陈宝箴长子,国学大师、历史学家陈寅恪、著名画家陈衡恪之父。与谭延闿、谭嗣同并称“湖湘三公子”;与谭嗣同、徐仁铸、陶菊存并称“维新四公子”,有“中国最后一位传统诗人”之誉。1937年发生“卢沟桥事变”后北平、天津相继沦陷,日军欲招致陈三立,陈三立为表明立场绝食五日,不幸忧愤而死,享年85岁。陈三立生前曾刊行《散原精舍诗》及其《续集》、《别集》,死后有《散原精舍文集》十七卷出版。...
陈三立。陈三立(1853年10月23日-1937年9月14日),字伯严,号散原,江西义宁(今修水)人,近代同光体诗派重要代表人物。陈三立出身名门世家,为晚清维新派名臣陈宝箴长子,国学大师、历史学家陈寅恪、著名画家陈衡恪之父。与谭延闿、谭嗣同并称“湖湘三公子”;与谭嗣同、徐仁铸、陶菊存并称“维新四公子”,有“中国最后一位传统诗人”之誉。1937年发生“卢沟桥事变”后北平、天津相继沦陷,日军欲招致陈三立,陈三立为表明立场绝食五日,不幸忧愤而死,享年85岁。陈三立生前曾刊行《散原精舍诗》及其《续集》、《别集》,死后有《散原精舍文集》十七卷出版。
过友人玉河官舍。明代。区大相。玉河草色正薰衣,下马官斋昼掩扉。客共主人清话久,莺啼深处雨霏霏。
次韵酬姜孝杰雪中见寄。宋代。曾丰。十人赋分九穷寒,古说天悭今不悭。一夜尽开多宝藏,施银为地玉为山。
早春旅怀。明代。张羽。远客归未得,东风冷尚严。烧痕山顶秃,春色柳眉尖。病久医方熟,贫深酒债添。浮生欲何以,朝暮为齑盐。
秋宵吟二首 其一。清代。端木埰。雨初收,日向晚。渐喜浮云都卷。垂杨外、看一碧澄澄,莫天树远。露将浓,月未满。静里新蛩吟缓。帘痕荡,正爽逐风生,凉生秋浅。乍近书灯,趁此夕,芸编自展。破除尘虑,渐洗闲愁,至乐在坟典。微露香新浣。一室萧然,千古到眼。淡无言,领取清芬。忘却更桡过四转。
社中延李本宁先生同集承见赠四章答和如数 其二。明代。卢龙云。留都实旧邦,万年等丰镐。钟山接石城,长江复环抱。太平多欢娱,曹务亦稀少。眷焉心所知,相与事幽讨。慕类情每殷,结盟以为好。休浣迭命觞,意气恒倾倒。篇翰各自雄,聊此谢尘扰。服义畏友朋,群疑互质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