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摇海色危楼上,隔岁听潮惜此筵。
故老依然夸胜会,哀歌欲绝是何年。
花光肯照鱼龙窟,野哭应连雁骛天。
剩造湖居酌醇酝,峰前醉放月中船。
庸庵寄示重九海楼宴集之作适是夕饮仁先湖上。近现代。陈三立。动摇海色危楼上,隔岁听潮惜此筵。故老依然夸胜会,哀歌欲绝是何年。花光肯照鱼龙窟,野哭应连雁骛天。剩造湖居酌醇酝,峰前醉放月中船。
陈三立(1853年10月23日-1937年9月14日),字伯严,号散原,江西义宁(今修水)人,近代同光体诗派重要代表人物。陈三立出身名门世家,为晚清维新派名臣陈宝箴长子,国学大师、历史学家陈寅恪、著名画家陈衡恪之父。与谭延闿、谭嗣同并称“湖湘三公子”;与谭嗣同、徐仁铸、陶菊存并称“维新四公子”,有“中国最后一位传统诗人”之誉。1937年发生“卢沟桥事变”后北平、天津相继沦陷,日军欲招致陈三立,陈三立为表明立场绝食五日,不幸忧愤而死,享年85岁。陈三立生前曾刊行《散原精舍诗》及其《续集》、《别集》,死后有《散原精舍文集》十七卷出版。...
陈三立。陈三立(1853年10月23日-1937年9月14日),字伯严,号散原,江西义宁(今修水)人,近代同光体诗派重要代表人物。陈三立出身名门世家,为晚清维新派名臣陈宝箴长子,国学大师、历史学家陈寅恪、著名画家陈衡恪之父。与谭延闿、谭嗣同并称“湖湘三公子”;与谭嗣同、徐仁铸、陶菊存并称“维新四公子”,有“中国最后一位传统诗人”之誉。1937年发生“卢沟桥事变”后北平、天津相继沦陷,日军欲招致陈三立,陈三立为表明立场绝食五日,不幸忧愤而死,享年85岁。陈三立生前曾刊行《散原精舍诗》及其《续集》、《别集》,死后有《散原精舍文集》十七卷出版。
和刘菊庄先生韵 其二。唐代。王翰。家近王官旧有亭,十年为客鬓星星。心同陶令惟疏酒,宗继文中不续经。俗子每看双眼白,故人相对一灯青。挂冠欲买扁舟去,说与沙鸥亦不听。
软桥坡。明代。黄衷。万曲千盘始渡河,仆人云是软桥坡。芬林百卉浓将瘴,饮涧双猱狎且歌。听雨却思孤馆静,看山真幸此生多。天边亦有王阳道,雾栈云梯奈若何。
泊舟仪真江上连日风雨作六言遣闷 其二。宋代。程俱。常寂光遍一切,胜义谛即世间。正自纵横五位,不妨透脱三关。
饮于梅山弟家醉书八首其八·感慨前事。宋代。陈著。世变其如我醉何,儿孙扶路日西斜。风吹醒处愁依旧,萧飒乾坤菊两家。
雨过阮怀留同鲁玉小饮拨闷戏成。清代。梅庚。雨丝十日尚漫漫,屋角斜阳路未乾。花白花红春闭户,舍南舍北水平滩。野田黄雀披绵少,山县鲥鱼入馔难。剩有瓮头陈虎骨,一开笑口百壶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