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山岂仙居,百世真道学。荒台明月秋,怀哉彼先觉。
天冠山二十八首 其二十五 三山石。元代。王士熙。三山岂仙居,百世真道学。荒台明月秋,怀哉彼先觉。
东平人,字继学。王构子。善画山水。英宗时为翰林待制。泰定帝时历官治书侍御史,中书参知政事。泰定帝死,被燕铁儿流远州。后为文宗起用,任江东廉访使,以南台御史中丞卒。...
王士熙。东平人,字继学。王构子。善画山水。英宗时为翰林待制。泰定帝时历官治书侍御史,中书参知政事。泰定帝死,被燕铁儿流远州。后为文宗起用,任江东廉访使,以南台御史中丞卒。
送染上人往永嘉礼源师。元代。张仲深。人生始提抱,孩笑物罕俦。三龄蒙始达,五龄气食牛。弱年渐乖张,役役各有谋。或为工与商,骋智穷轮辀。或为士与农,读书事田畴。所以嗜名士,实与嗜利侔。阳轮驶隙光,衮衮无停留。朱颜谢韶景,白发生清秋。乃知人有生,百年等浮沤。生前爵九命,死后土一坏。阮生悟兹理,离俗仍长游。东嘉宅山水,源师道之尤。往参一小乘,智辩从兹优。解此身世纷,反为身后忧。子今别我去,同难难同流。彼此尊所闻,茂业期精修。永玩平堤澜,源头自悠悠。
养生。宋代。陆游。禀赋本不强,四十已遽衰,药裹不离手,对酒盘无梨。岂料今八十,白间犹黑丝,咀嚼虽小艰,幸未如牛?。昔虽学养生,所遇少硕师,金丹既茫昧,鸾鹤安可期?惟有庖丁篇,可信端不疑。爱身过拱璧,奉以无缺亏。孽不患天作,戚惟忧自诒。挛躄岂不苦,害犹在四支;二竖伏膏肓,良医所不治。衣巾视寒燠,饮食节饱饥,虎兕虽在傍,牙爪何由施?老人不妄语,聊赋养生诗。
次韵李子永见访二首。宋代。范成大。混俗休超俗,居家似出家。有为皆影事,无念即生涯。莫觅安心法,翻成捏目花。作糜须毂粟,千劫漫炊砂。
秋日题汝阳潭壁。唐代。刘希夷。独坐秋阴生,悲来从所适。行见汝阳潭,飞萝蒙水石。悬瓢木叶上,风吹何历历。幽人不耐烦,振衣步闲寂。回流清见底,金沙覆银砾。错落非一文,空胧几千尺。鱼鳞可怜紫,鸭毛自然碧。吟咏秋水篇,渺然忘损益。秋水随形影,清浊混心迹。岁暮归去来,东山余宿昔。
集古 小桃。金朝。李俊民。桃花依旧笑春风,怅望无人此醉同。应是梦中飞作蝶,树头树底觅残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