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风·其十九。唐代。李白。西上莲花山,迢迢见明星。(西上一作:西岳)素手把芙蓉,虚步蹑太清。霓裳曳广带,飘拂升天行。邀我登云台,高揖卫叔卿。恍恍与之去,驾鸿凌紫冥。俯视洛阳川,茫茫走胡兵。流血涂野草,豺狼尽冠缨。
西岳华山莲花峰上,仙女光芒如同明星。
素手握着皎洁芙蓉,袅袅而行太空之中。
身穿霓裳广带飘逸,云彩一样飘然升空。
约我登上彩云高台,高揖双手拜卫叔卿。
惶惶忽忽跟他们去,乘鸿雁到紫色天廷。
不经意看洛阳平原,到处都是安禄山兵。
尸骨遍野血流成河,叛军叛臣都把官封。
莲花山:华山的最高峰莲花峰。华山在今陕西省华阴市。
明星:传说中的华山仙女。虚步:凌空而行。蹑:行走。太清:天空。
霓裳:用云霓做的衣裙。曳广带:衣裙上拖着宽阔的飘带。
云台:云台峰,是华山东北部的高峰,四面陡绝,景色秀丽。
卫叔卿:传说中的仙人。
紫冥:高空。
洛阳川:泛指中原一带。走:奔跑。
豺狼:比喻安史叛军。冠缨:穿戴上官吏的衣帽。
此诗大约写于安禄山攻破中原之时。这是一首用游仙体写的古诗,诗中表现了诗人独善兼济的思想矛盾和忧国忧民的沉痛感情。诗人在想象中登上西岳华山的最高峰莲花峰,远远看见了明星仙女。诗人用神奇的彩笔,绘出了一幅优雅缥缈的神女飞天图。
这首诗一般都认为写于天宝十五载(756),时洛阳已陷于安史叛军之手,而长安尚未陷落。诗中虚构了一个虚无缥缈的仙境,以此反衬中原地带叛军横行,人民遭难的残酷景象,表达了诗人对安史叛乱的谴责。萧士赟注认为\"此诗似乎记实之作,岂禄山入洛阳之时,太白适在云台观乎?\"郁贤浩《李白选集》云:\"疑安史乱起时,李白正在梁苑(今河南商丘)至洛阳一带,目睹洛阳沦陷,乃西奔入函谷关,上华山。此诗为天宝十五载春初在华山作。\"朱谏注认为此时李白在庐山隐居。总之此诗写法奇特,前十句虚拟游仙之事,后四句忽然转入现实,前后形成鲜明对比。于此亦可见李白诗天马行空、想象奇诡之处。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祖籍陇西成纪(待考),出生于西域碎叶城,4岁再随父迁至剑南道绵州。李白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传世。762年病逝,享年61岁。其墓在今安徽当涂,四川江油、湖北安陆有纪念馆。...
李白。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祖籍陇西成纪(待考),出生于西域碎叶城,4岁再随父迁至剑南道绵州。李白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传世。762年病逝,享年61岁。其墓在今安徽当涂,四川江油、湖北安陆有纪念馆。
奉和御製墨歌。宋代。夏竦。昔造图书兮纪方志,铅黄丹漆兮初为贵。后世增华兮迈昔贤,松烟布色兮明且妍。一枝均赐官仪备,九子分形吉礼全。寫功咏德盈缃帙,体物缘情遍绮笺。阴山潜璞兮琢金池,相须艺圃兮事攸宜。湘川青管兮束圆锋,并列璇台兮用本同。垂大训,述微言,孔墨之教兮长存。腾藻翰,赞仪形,渊云之妙兮惟精。上圣敦仁崇俭约,厥篚珍奇诏皆却。唯许隃糜岁贡臻,式彰文德化生民。
次韵和陈守纪怀诗一首。清代。郑国藩。扫尽搀枪意气横,分符岭峤重先声。潢池兵弄游魂蹙,伏莽途艰旅客惊。刑乱不嫌从重典,救时岂为博虚名。他年国史论功罪,严郅龚黄铁并铮。
疏影 梅影,和陶凫香。清代。戴延介。琼枝悄舞,漏冷云数点,明灭庭宇。雪压香销,月暗魂迷,香瘦都无寻处。似怜翠袖单寒甚,看扶起、盈盈窗户。想梦飞、不碍横斜,竹外水边来去。记得西湖前度,玉容圆镜里,浅画眉妩。准约重游,又是黄昏,愁听一声翠羽。几番酒醒参横夜,便疑到、苔痕如许。待他时、吹笛江南,满地碎烟零雨。
蝶恋花·画阁红炉屏四向。宋代。程垓。画阁红炉屏四向。梅拥寒香,次第侵帷帐。烛影半低花影幌。修眉正在花枝傍。殢粉偎香羞一饷。未识春风,已觉春情荡。醉里不知霜月上。归来已踏梅花浪。
送刘推官子礼之平阳。明代。谢榛。人怜燕市别,才羡洛阳奇。春色迎骖动,民情到郡知。天低姑射岭,云抱帝尧祠。几为看汾水,东流寄所思。
邯郸才人嫁为厮养卒妇二首 其一。明代。郭之奇。小小邯郸宫,春春崇台柳。常忧恩宠疏,不如民间妇。谁知辞玉阶,朱颜镜中丑。舞衣叠空厢,日夕从箕帚。中夜起长吁,捧心增愧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