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石城下,犹记别时颜。此日予重往,逢君应召还。
时艰知念切,道路阅头斑。且惬良辰赏,扁舟共采兰。
平原舟次逢董思白先生 其一。明代。李孙宸。七年石城下,犹记别时颜。此日予重往,逢君应召还。时艰知念切,道路阅头斑。且惬良辰赏,扁舟共采兰。
明广东香山人,字伯襄。万历四十一年进士。教习庶吉士。崇祯间官至南京礼部尚书。性孝友廉介。诗祖《三百篇》,书法祖魏晋,草篆隶楷皆工。有《建霞楼集》。...
李孙宸。明广东香山人,字伯襄。万历四十一年进士。教习庶吉士。崇祯间官至南京礼部尚书。性孝友廉介。诗祖《三百篇》,书法祖魏晋,草篆隶楷皆工。有《建霞楼集》。
趋顺义县 其一。明代。黎民表。使者正乘轺,东行上郡遥。关门临井口,城堡落山腰。岸远沙如雪,风悲水似潮。客愁何处著,寒月助萧萧。
次韵酬刘遂卿。宋代。王庭圭。夜郎逐客东归日,倾盖江边侧帽时。雾豹隐山宜自养,弓蛇落盏莫生疑。古今得失棋千局,湖海飘零酒一卮。期子崭然出头角,名场何患少人知。
春日游读书山怀元遗山先生四首 其三。清代。朱云骏。性正气亦正,跌荡雄幽并。声名世耳食,知己惟一兄。四十五年闲,毁誉何轰轰。习俗安污流,所葆遂不贞。锱铢较利害,俯仰随重轻。所以贵壁立,君子岂好争。
和瑛师 其三。宋代。彭汝砺。江城双鲤得诗筒,应念劳劳梦幻中。雷电自知生有限,波澜还悟物无穷。
次韵答许西溪。元代。谢应芳。忆昔送别黄花秋,乌纱破帽霜满头。别来作诗屡问讯,梦中载酒时遨游。兵戈同历十二载,鸺鹠夜啼云霭霭。全家老稚幸逃生,又阅桑田变沧海。启荣之乐今有馀,勿谓比荣年不如。岘山一望三太息,襄阳耆旧晨星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