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江忆别石头寒,两见秋风蕙草残。病骨自怜淹拙宦,故人兼羡领仙坛。
千秋谁不高元亮,四海其如望谢安。矫首云间瞻白雉,可能双腋借飞翰。
寄董大宗伯。明代。李孙宸。春江忆别石头寒,两见秋风蕙草残。病骨自怜淹拙宦,故人兼羡领仙坛。千秋谁不高元亮,四海其如望谢安。矫首云间瞻白雉,可能双腋借飞翰。
明广东香山人,字伯襄。万历四十一年进士。教习庶吉士。崇祯间官至南京礼部尚书。性孝友廉介。诗祖《三百篇》,书法祖魏晋,草篆隶楷皆工。有《建霞楼集》。...
李孙宸。明广东香山人,字伯襄。万历四十一年进士。教习庶吉士。崇祯间官至南京礼部尚书。性孝友廉介。诗祖《三百篇》,书法祖魏晋,草篆隶楷皆工。有《建霞楼集》。
次韵答强仲端。元代。顾盟。花落红云岛,风生白玉堤。真人不出户,芳树自成蹊。扫地雨初歇,卷帘莺正啼。此时不一见,春思转凄迷。
沈坦之将归溧阳值雨留吾庐久之三首 其二。宋代。王安石。檐雨乱淋幔,风悲兰杜秋。相看更促膝,人老自多愁。
过栎阳山谿。唐代。陈羽。众草穿沙芳色齐,蹋莎行草过春溪。闲云相引上山去,人到山头云却低。
夜泊荻港二首 其一。唐代。王质。落日人家已半扉,隔篱问答语声微。桑枝亚路蝉争噪,一似南村割稻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