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从羁馆接清扬,招饮时过绿野堂。庑下相庄梁妇案,橐中深愧陆生装。
家贫计岂佣书拙,时乱身偏作客强。凄绝当年王谢燕,春归犹自恋雕梁。
留别陈蛰公先生。清代。苏镜潭。数从羁馆接清扬,招饮时过绿野堂。庑下相庄梁妇案,橐中深愧陆生装。家贫计岂佣书拙,时乱身偏作客强。凄绝当年王谢燕,春归犹自恋雕梁。
苏镜潭(1883?~1939),字菱槎,福建晋江人。宿儒黄鹤门人,翰林苏廷玉之后。光绪廿八年(1902)举人(一说光绪十七年举人)。曾署晋江令三载,参与创办泉州国学书院,纂修《南安县志》。泉州温陵韬社成员。书斋署名「迟香楼」,为韬社聚会场所之一。大正十二年(1923)旅台期间,与林小眉酬唱,日课十诗,凡十日而各得百咏,颜曰《东宁百咏》。苏林二子才力相埒,百咏内容多咏台湾历史风俗。其诗除《东宁百咏》发行单行本外,多刊载于台湾报纸杂志。...
苏镜潭。苏镜潭(1883?~1939),字菱槎,福建晋江人。宿儒黄鹤门人,翰林苏廷玉之后。光绪廿八年(1902)举人(一说光绪十七年举人)。曾署晋江令三载,参与创办泉州国学书院,纂修《南安县志》。泉州温陵韬社成员。书斋署名「迟香楼」,为韬社聚会场所之一。大正十二年(1923)旅台期间,与林小眉酬唱,日课十诗,凡十日而各得百咏,颜曰《东宁百咏》。苏林二子才力相埒,百咏内容多咏台湾历史风俗。其诗除《东宁百咏》发行单行本外,多刊载于台湾报纸杂志。
毅果出。宋代。周紫芝。往忆乌衣郎,北走彭门道。六年隔音容,万事挂怀抱。相思枉停云,尺纸开小草。为言清夜梦,莞尔同一笑。黄楼渺天末,路远何由到。我亦仰屋梁,恍若落月照。神交见颜色,此理固良妙。抚事思少年,相期在嵩少。是时海内安,王师未征讨。尚有丘壑姿,可寄沮溺傲。一从胡雏骄,斯民困征调。一死抗贼徒,奇祸发词藻。造物苦见憎,与俗坐殊好。微躯此栖迟,长夜悲静悄。苍狗变浮云,世事那可料。伤心埋白玉,急景转飞鸟。幸此好事人,遗编为倾倒。老眼倏巳明,权门益慵扫。
寄题宜兴李宗源双桐用吴宁庵韵。明代。邵宝。双桐自比双南金,地得宽閒谢斧寻。吴老诗题从始植,文郎图画已成阴。霜黄碧叶秋将及,月白青枝夜不禁。吾树在庭须客赋,为君还作短长吟。
题金莲寺壁。明代。张弼。南安北寺足徜徉,公务清游两不妨。玉版禅师参茗椀,金莲侍者供檀香。墨花洒洒孤亭雨,剑影翻翻五岭霜。分付山林老
杂诗三十二首 其二十二。明代。李梦阳。贵贱各有命,昧者苦保持。殷勤话言接,转面不可知。一言相千秋,冠盖嚇来驰。鴳雀鳱梧桐,翕习鸾凤饥。鸡鸣市朝动,董生方下帷。
王太博自浮梁移蒙州作送之。宋代。彭汝砺。平时沉伏草莱间,见说昌江治政贤。爱浃羽毛人自畏,诗成金玉俗争传。一麾出守今行矣,万室倾思正惨然。祇恐又膺明诏去,蒙山无计重留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