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径向无车马行,今朝破例有驺鸣。锣声出树厖争吠,伞影穿林鸟乍惊。
未识长官环父老,不谙音语问先生。日斜客去村民散,仍闭柴门对短檠。
一月十二日王蔼亭太守过访太古巢野人骇然观者如堵以为所未见也又题于壁。清代。陈维英。山径向无车马行,今朝破例有驺鸣。锣声出树厖争吠,伞影穿林鸟乍惊。未识长官环父老,不谙音语问先生。日斜客去村民散,仍闭柴门对短檠。
陈维英(1811~1869),字硕芝,又字实之,号迂谷,清淡水厅人。咸丰九年(1859)举人。少时受业于庠生黄德辉、举人陈六山、拔贡郑用鉴及其长兄陈维藻。道光二十五年(1845)任福建闽县教谕;咸丰元年(1851),台湾道徐宗干举为孝廉方正;咸丰九年(1859)乡试中举,授内阁中书。回籍后掌教于仰山、学海两书院。同治元年(1862),戴万生起事,因助饷捐得四品头衔,并获赏戴花翎。晚年建读书之处于剑潭畔,名曰「太古巢」,著有《乡党质疑》、《偷闲录》、《太古巢联集》等。...
陈维英。陈维英(1811~1869),字硕芝,又字实之,号迂谷,清淡水厅人。咸丰九年(1859)举人。少时受业于庠生黄德辉、举人陈六山、拔贡郑用鉴及其长兄陈维藻。道光二十五年(1845)任福建闽县教谕;咸丰元年(1851),台湾道徐宗干举为孝廉方正;咸丰九年(1859)乡试中举,授内阁中书。回籍后掌教于仰山、学海两书院。同治元年(1862),戴万生起事,因助饷捐得四品头衔,并获赏戴花翎。晚年建读书之处于剑潭畔,名曰「太古巢」,著有《乡党质疑》、《偷闲录》、《太古巢联集》等。
古诗二首 其一。元代。汪泽民。美人青云端,望之不得亲。赠我一端绮,珍重同南金。上有连理枝,间以双飞禽。裁衣以被服,报之绿绮琴。衣以结绸缪,琴以酬知音。文采岂不贵,尚絅思自珍。虽敝不忍弃,感子同一心。
过玉泉。元代。吾丘衍。东山白石路,霜草相因依。碧泉吐明珠,隐隐涵玉辉。拊阑紫鳞惊,日暮倒影归。犀火或可然,吾当测幽微。
赠道士阮太虚何存斋。宋代。谢枋得。六道四生苦,何人不烦恼。官人自做官,道人自修道。相逢不下马,各自寻蓬岛。前生非亲契,今生如何好。本来无因缘,安得有果报。来非人捉来,到是天送到。我若不呈丑,道教一齐倒。春风缚不住,秋月蚀愈皎。莫登时贵门,谈天恨欠早。对面不相识,开口便激恼。譬如弄杂剧,徒取傍人笑。道我是风颠,知我已明了。莫愁我饥渴,天厨食天饱。真宰善解家,未敢与道。
南平社六人各一首 其五 小修弟文学。明代。袁宗道。却怜射虎人难偶,只觉雕虫技益工。白日悲歌燕市筑,青春失意楚人弓。陇西不愧称金友,仆射从今避火攻。如此无官穷亦得,高名谁复杜钦同。
送余林二生赴举。宋代。赵抃。并游攀逸轨,两喜擅佳声。鹄志一千里,鹏图九万程。青云今共上,白水旧齐盟。圣主君堪羡,连镳去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