浣溪沙·二月和风到碧城

浣溪沙·二月和风到碧城朗读

二月和风到碧城。万条千缕绿相迎。舞烟眠雨过清明。

妆镜巧眉偷叶样,歌楼妍曲借枝名。晚秋霜霰莫无情。

  此为咏物词。词中借咏和风细雨中盛极一时、风情万种的柳枝,塑造了虽青春年少、红极一时而终归要红颜老去、潦倒落拓的歌妓舞女形象,表达了词人对于被侮辱、被损害的风尘女子的同情和关注,同时也寄寓了作者自身深沉的身世感慨。全词借助形象上的比拟与联想,将物与人的命运浑然一体地交织一起,收到了很好的艺术效果。

  上片借柳喻人,以风流蕴藉、温馨旖旎的春风杨柳象征歌妓舞女年轻时的生活和形象。起首一句点明时令。“碧城”是丛丛柳树的形象化比喻。此句从容自而又明快轻灵,给人以和煦的春风飘然而至的感觉,而“碧城”的字面又造成重翠叠碧的视觉印象,故虽平直叙起,却有鲜明的形象感。次句“绿相迎”应上“到碧城”,不仅画出了柳枝迎风飘拂、如有情相迎的动人意态,突出了和风的化煦作用,也传出词人面对春风杨柳万千条的景象时欣喜的心情。第三句“舞烟眠雨过清明”以概括之笔收结上片。柳枝暮春的晴烟轻霭中飘舞,暮春的霏霏丝雨中安眠,梦一般温馨的环境中度过了清明三月天。过片巧妙地以眉和柳叶将物与人联系起来。美人对镜梳妆,爱把双眉画成柳叶的形状,歌楼宴席上演唱的清歌也用柳枝作为曲名。词人巧妙地借柳叶眉、《柳枝》曲的流行来渲染柳枝的声名。结句点明主题,情深意切,希望霜霰莫打杨柳,实际上是说歌妓舞女到人老珠黄时备受摧残,寄托了词人对她们的同情。总之,此词借柳喻人,寄托了作者对不幸女子的深切同情,给读者以心灵上的震撼。

晏几道

晏几道(1030-1106,一说1038—1110 ,一说1038-1112),男,汉族,字叔原,号小山,著名词人,抚州临川文港沙河(今属江西省南昌市进贤县)人。晏殊第七子。历任颍昌府许田镇监、乾宁军通判、开封府判官等。性孤傲,晚年家境中落。词风哀感缠绵、清壮顿挫。一般讲到北宋词人时,称晏殊为大晏,称晏几道为小晏。《雪浪斋日记》云:“晏叔原工小词,不愧六朝宫掖体。”如《鹧鸪天》中的“舞低杨柳楼心月,歌尽桃花扇底风”等等词句,备受人们的赞赏。...

晏几道朗读
()

猜你喜欢

夜合花开放晓晴,凉飙新爽小池亭。

幽人雅称林泉兴,弄月吟风光更清。

()

一枰秋色里,时翻古人局。飞霜击画廊,邓艾收西蜀。

()

近蜡蔬庖,江鲜雪嫩,少许也赢多许。苦嘱厨人,食谱从新更数。

秋欲晚、菜酱迎霜,天乍寒、橘羹含雨。山中留客何勤,闭门消受竹棂暮。

()

记年时、荔枝香里,深红一片成阵。迎风浴露精神爽,谁似阿娇丰韵。黄昏近。望翠幕玳席,粉面云鬟映。娇波微瞬。向烛影交相,歌声间绕,私语画阑并。
佳期事,好处天还慳吝。莺啼燕语无定。一轮明月人千里,空梦云温雨润。萧郎病。恨天阔鸿稀,杳杳沈芳讯。日长人静。但时把好山,学他媚妩,偷就眉峰印。

()

重簾垂密雨,孤梦隔秋宫。

红炉九华暗,香消芳思融。

()

南枝又觉芳心动。慰我相思情味重。陇头何处寄将书,香发有时疑是梦。
谁家横笛成三弄。吹到幽香和梦送。觉来知不是梅花,落寞岁寒谁与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