涪右众山内,金华紫崔嵬。上有蔚蓝天,垂光抱琼台。
系舟接绝壁,杖策穷萦回。四顾俯层巅,澹然川谷开。
雪岭日色死,霜鸿有馀哀。焚香玉女跪,雾里仙人来。
陈公读书堂,石柱仄青苔。悲风为我起,激烈伤雄才。
冬到金华山观因得故拾遗陈公学堂遗迹。唐代。杜甫。涪右众山内,金华紫崔嵬。上有蔚蓝天,垂光抱琼台。系舟接绝壁,杖策穷萦回。四顾俯层巅,澹然川谷开。雪岭日色死,霜鸿有馀哀。焚香玉女跪,雾里仙人来。陈公读书堂,石柱仄青苔。悲风为我起,激烈伤雄才。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
杜甫。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
残妆。明代。王彦泓。睡夕篸花晓未蔫,又寻幽朵露丛边。窗光映日来侵面,衣影翔风欲拍肩。艳鬓泽同新沐夜,羞颜赪似未笄年。残妆最是难看见,缓住梳头一细怜。
暮春张考功助甫邀游韦氏园时梁舍人思伯偕至 其四。明代。黎民表。脱帽当松顶,移舟傍竹阴。岂知青琐客,还有绿萝心。思苦诗篇警,情忘酒盏深。寥寥山吏部,千载此知音。
史院席上奉和首相吴公原韵。宋代。王存。上圣思论著,前言摭绪馀。琼筵初赐醴,石室载紬书。徽范贻来者,成功念昔欤。欲知开局盛,门拥相君车。
初成遗老斋二首。宋代。苏辙。旧说颍川宣老人,朱樱斑笋养闲身。无心已绝衣冠念,有眼不遭车马尘。青简自书遗老传,白须仍写去年真。斋成谩作笑谈主,已是萧然一世宾。
寄谢开封宰薛赞善。宋代。梅尧臣。予生多不偶,事事相与背。适从平川役,乃遇河决溃。舟胶在中野,寸步使心痗。谁知赤县尹,勤恤每外内。文符饬亭长,寇盗虞鼠辈。仍能馈饼饵,童稚仰所赉。今又置酒壶,惠问亦已再。令我清夜饮,是夕值月晦。独酌效谪僊,而复无影对。如何亡情游,似亦有世态。家人诚可同,况我昨丧配。虽曰预朝裾,左右无粉黛。兀然唯书史,旧学厌琐碎。欲探文字工,下笔语多碍。却思君西斋,新治虚可爱。燕坐禽鸟寂,吟哦簿书退。此乐吾未如,区区劳覆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