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胜南强较去留,泪波直注海东头。槐柯梦短殊多事,花槛春移不自由。
从此路迷渔父棹,可无人坠石家楼?故林好在烦珍护,莫再飘摇断送休。
感春四首 其四。清代。陈宝琛。北胜南强较去留,泪波直注海东头。槐柯梦短殊多事,花槛春移不自由。从此路迷渔父棹,可无人坠石家楼?故林好在烦珍护,莫再飘摇断送休。
陈宝琛(1848—1935年),字伯潜,号弢庵、陶庵、听水老人。汉族,福建闽县(今福州市)螺洲人。刑部尚书陈若霖曾孙,晚清大臣,学者,官至正红旗汉军副都统、内阁弼德院顾问大臣,为毓庆宫宣统皇帝授读。中法战争后因参与褒举唐炯、徐延投统办军务失当事,遭部议连降九级,从此投闲家居达二十五年之久。赋闲期间,热心家乡教育事业。宣统元年(1909年),复调京充礼学馆总裁,辛亥革命后仍为溥仪之师,1935年卒于京寓,得逊清“文忠”谥号及“太师”觐赠 。...
陈宝琛。陈宝琛(1848—1935年),字伯潜,号弢庵、陶庵、听水老人。汉族,福建闽县(今福州市)螺洲人。刑部尚书陈若霖曾孙,晚清大臣,学者,官至正红旗汉军副都统、内阁弼德院顾问大臣,为毓庆宫宣统皇帝授读。中法战争后因参与褒举唐炯、徐延投统办军务失当事,遭部议连降九级,从此投闲家居达二十五年之久。赋闲期间,热心家乡教育事业。宣统元年(1909年),复调京充礼学馆总裁,辛亥革命后仍为溥仪之师,1935年卒于京寓,得逊清“文忠”谥号及“太师”觐赠 。
赠久轩提刑江东二首。宋代。汤中。三年饮得大江中,更枉輶轩到里中。访旧不辞山路险,居今谁有古人风。汉胡隐遁藏清叟,瑞节欢迎走野童。赖有良朋共樽酒,雍容不与孙文同。
即事十二首 其一。宋代。李光。秋云漠漠日昏昏,积潦连江隔远村。赖是陈编有馀味,断无车马到衡门。
次齐守岩老见示东湖之韵 其二。宋代。黄裳。月华西下日华东,闪闪湖光渺渺中。天地会通银色界,亭台还合水晶宫。披襟望处清生白,穿径游时翠引红。自许此生心已了,湖山尤称道家风。
同西涧藏公重过野寺茗饮 其二。清代。李锴。道侣时相见,山翁许共过。茗柯能悟入,芥子有包罗。影覆慈云暖,香生忍草多。辩才今钝拙,无事怯维摩。
淡黄柳 道院中见黄木香词以咏之。清代。陈维崧。蜂黄褪了,争上枝头簇。嫩蕊成丛蒙涧竹,覆遍书窗小屋。揉入红槽碎珠续,压醅熟。萧疏乱秋菊。引柔蔓,暗香触。月昏黄、料尔伤幽独。折上鍊师,通明冠子,雅称厌禳装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