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怜三月三旬足,怅望江边望驿台。
料得孟光今日语,不曾春尽不归来。
使东川。望驿台(三月尽)。唐代。元稹。可怜三月三旬足,怅望江边望驿台。料得孟光今日语,不曾春尽不归来。
元稹(779年-831年,或唐代宗大历十四年至文宗大和五年),字微之,别字威明,唐洛阳人(今河南洛阳)。父元宽,母郑氏。为北魏宗室鲜卑族拓跋部后裔,是什翼犍之十四世孙。早年和白居易共同提倡“新乐府”。世人常把他和白居易并称“元白”。...
元稹。元稹(779年-831年,或唐代宗大历十四年至文宗大和五年),字微之,别字威明,唐洛阳人(今河南洛阳)。父元宽,母郑氏。为北魏宗室鲜卑族拓跋部后裔,是什翼犍之十四世孙。早年和白居易共同提倡“新乐府”。世人常把他和白居易并称“元白”。
莽苍叟歌山。明代。朱元璋。仰目巍峰柱上穹,千岩万壑尽玲珑。玄猿啸月丹崖侧,紫燕摩天碧汉中。樵牧往来云树里,牛羊归去雾烟东。山中人物常歌道,岁岁年年莽苍翁。
减字木兰花(琴)。宋代。苏轼。神闲意定。万籁收声天地静。玉指冰弦。未动宫商意已传。悲风流水。写出寥寥千古意。归去无眠。一夜余音在耳边。
舟行晚泊江上寺。唐代。杜荀鹤。久劳风水上,禅客喜相依。挂衲虽无分,修心未觉非。日沈山虎出,钟动寺禽归。月上潮平后,谈空渐入微。
宿池江 其二。明代。邵宝。放船泊中洲,不住亦不流。爱风当南港,畏日背西邱。浩歌待明月,解带倚柁楼。水花向我笑,我意方悠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