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畚至洛阳,杖策游北门。天下尽兵甲,豺狼满中原。
明夷方遘患,顾我徒崩奔。自惭菲薄才,误蒙国士恩。
位重任亦重,时危志弥敦。西北未及终,东南不可吞。
进则耻保躬,退乃为触藩。叹息嵩山老,而后知其尊。
咏史。唐代。王昌龄。荷畚至洛阳,杖策游北门。天下尽兵甲,豺狼满中原。明夷方遘患,顾我徒崩奔。自惭菲薄才,误蒙国士恩。位重任亦重,时危志弥敦。西北未及终,东南不可吞。进则耻保躬,退乃为触藩。叹息嵩山老,而后知其尊。
王昌龄 (698— 756),字少伯,河东晋阳(今山西太原)人。盛唐著名边塞诗人,后人誉为“七绝圣手”。早年贫贱,困于农耕,年近不惑,始中进士。初任秘书省校书郎,又中博学宏辞,授汜水尉,因事贬岭南。与李白、高适、王维、王之涣、岑参等交厚。开元末返长安,改授江宁丞。被谤谪龙标尉。安史乱起,为刺史闾丘所杀。其诗以七绝见长,尤以登第之前赴西北边塞所作边塞诗最著,有“诗家夫子王江宁”之誉(亦有“诗家天子王江宁”的说法)。...
王昌龄。王昌龄 (698— 756),字少伯,河东晋阳(今山西太原)人。盛唐著名边塞诗人,后人誉为“七绝圣手”。早年贫贱,困于农耕,年近不惑,始中进士。初任秘书省校书郎,又中博学宏辞,授汜水尉,因事贬岭南。与李白、高适、王维、王之涣、岑参等交厚。开元末返长安,改授江宁丞。被谤谪龙标尉。安史乱起,为刺史闾丘所杀。其诗以七绝见长,尤以登第之前赴西北边塞所作边塞诗最著,有“诗家夫子王江宁”之誉(亦有“诗家天子王江宁”的说法)。
永叔方舟豪饮即事十首时行次齐鲁卫间 其十。明代。胡应麟。汎鹢垂冬半,呼卢过夜分。烛花深对酒,囊草细论文。湖欲名高士,滩应号使君。千秋吾道远,未遣世人闻。
寄书后作。宋代。林希逸。几度题书客未还,归鸿节节度乡关。遥知一纸平安字,慈母灯前阁泪看。
问讯方岩侍郎 其二。宋代。释居简。用亦无心舍亦轻,岁寒只有竹忘形。水村容与吹黄叶,溪圃耘耔课白丁。细草远连三径绿,好山长借两眸青。浚池小贮连天碧,待与人间洗浊泾。
时中良弼茂元慎仪集水阁。宋代。刘子翚。水色兼山影,漂摇小阁西。风来幽啭活,雨过万红低。炯炯杯中趣,喧喧枕裹学。新年一声笑,四友在潭溪。
和东都令狐留守相公(一作奉寄东都留守令狐相公)。唐代。姚合。除官东守洛阳宫,恩比藩方任更雄。拜表出时传七刻,排班衙日有三公。旌旗严重临关外,庭宇清深接禁中。三十六峰诗酒思,朝朝闲望与谁同。
府江棹歌十二首 其五。清代。顾印愚。野店临江石级斜,炊烟簇簇裹稠花。偶然小坐浑忘去,旋汲清流为点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