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意溪行讨得源,廿年如梦漫留痕。平生事事蹉跎过,犹及衰残筑此墩。
听水第二斋落成幼点嘿园同赋 其一。清代。陈宝琛。无意溪行讨得源,廿年如梦漫留痕。平生事事蹉跎过,犹及衰残筑此墩。
陈宝琛(1848—1935年),字伯潜,号弢庵、陶庵、听水老人。汉族,福建闽县(今福州市)螺洲人。刑部尚书陈若霖曾孙,晚清大臣,学者,官至正红旗汉军副都统、内阁弼德院顾问大臣,为毓庆宫宣统皇帝授读。中法战争后因参与褒举唐炯、徐延投统办军务失当事,遭部议连降九级,从此投闲家居达二十五年之久。赋闲期间,热心家乡教育事业。宣统元年(1909年),复调京充礼学馆总裁,辛亥革命后仍为溥仪之师,1935年卒于京寓,得逊清“文忠”谥号及“太师”觐赠 。...
陈宝琛。陈宝琛(1848—1935年),字伯潜,号弢庵、陶庵、听水老人。汉族,福建闽县(今福州市)螺洲人。刑部尚书陈若霖曾孙,晚清大臣,学者,官至正红旗汉军副都统、内阁弼德院顾问大臣,为毓庆宫宣统皇帝授读。中法战争后因参与褒举唐炯、徐延投统办军务失当事,遭部议连降九级,从此投闲家居达二十五年之久。赋闲期间,热心家乡教育事业。宣统元年(1909年),复调京充礼学馆总裁,辛亥革命后仍为溥仪之师,1935年卒于京寓,得逊清“文忠”谥号及“太师”觐赠 。
集少陵佳句题和政堂呈使君。唐代。王质。上帝高居绛节朝,使君意气凌青霄。君臣既与时济会,一豁明主正郁陶。伯仲之间见伊吕,临江节士安足数。欲倾东海洗乾坤,世人那得知其故。诸君何以答升平,济世宜引贤俊人。凤臆龙鬐未易识,不与八骏俱先鸣。回鞭却走见天子,光芒六合无泥滓。后汉今周喜再昌,丹青婉转麒麟里。天时人事日相催,抑塞磊落之奇才。搀抢荧惑不敢动,五云多处是三台。春来准拟开怀久,稍待秋风凉冷后。夜骑天驷超天河,南极一星朝北斗。
时雪应祷周子车和东坡所次柳子玉韵见始用韵。宋代。高斯得。大冬衍阳人久渴,井泥无泉百川竭。老天有意濡沫之,一夜幻成三尺雪。勿嘲见卵索时夜,在眼来牟疑仿佛。蹇予谁敢贪天功,片片无非后皇德。由来此物贵腊前,况复霏霙当畅月。坡公守颍足风流,坐看斜飞咏愁绝。明朝亦欲踵前规,试与诸君相暖熟。
病中绝句。宋代。范成大。睛色先从喜鹊知,斜阳一抹照天西。竹鸡何物能无赖,如许泥深更苦啼。
建康。唐代。罗隐。潮平远岸草侵沙,东晋衰来最可嗟。庾舅已能窥帝室,王都还是预人家。山寒老树啼风曲,泉暖枯骸动芷牙。欲起九原看一遍,秦淮声急日西斜。
多稼亭看梅二首。宋代。杨万里。梅花不合太争春,政盛开时却恼人。试折一枝轻著手,惊飞万点扑衣巾。
云林与众真吟诗十一首 其三。魏晋。杨羲。写我金庭馆,解驾三秀畿。夜芝披华峰,咀嚼充长饥。高唱无逍遥,冬兴有待歌。空同酬灵音,无待将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