堪羡元戎虚右席,便承纶綍起金台。菊丛憔悴陶潜去,
莲幕光辉阮瑀来。好向尊罍陈妙画,定应书檄播雄才。
预愁别后相思处,月入闲窗远梦回。
送朐山孙明府赴寿阳幕府辟命。唐代。李中。堪羡元戎虚右席,便承纶綍起金台。菊丛憔悴陶潜去,莲幕光辉阮瑀来。好向尊罍陈妙画,定应书檄播雄才。预愁别后相思处,月入闲窗远梦回。
五代南唐诗人,生卒年不详,大约920-974年在世。字有中,江西九江人。仕南唐为淦阳宰。有《碧云集》三卷,今编诗四卷。《郡斋读书志》卷四著录《李中诗》二卷。另《唐才子传校笺》卷十有其简介。《全唐诗》编为四卷。人毕生有志于诗,成痴成魔,勤奋写作,自谓“诗魔”,创作了大量的诗篇佳作。与诗人沈彬、孟宾于、左偃、刘钧、韩熙载、张泊、徐铉友好往来,多有唱酬之作。他还与僧人道侣关系密切,尤其是与庐山东林寺僧人谈诗论句。与庐山道人听琴下棋。反映了当时崇尚佛道的社会风气。...
李中。五代南唐诗人,生卒年不详,大约920-974年在世。字有中,江西九江人。仕南唐为淦阳宰。有《碧云集》三卷,今编诗四卷。《郡斋读书志》卷四著录《李中诗》二卷。另《唐才子传校笺》卷十有其简介。《全唐诗》编为四卷。人毕生有志于诗,成痴成魔,勤奋写作,自谓“诗魔”,创作了大量的诗篇佳作。与诗人沈彬、孟宾于、左偃、刘钧、韩熙载、张泊、徐铉友好往来,多有唱酬之作。他还与僧人道侣关系密切,尤其是与庐山东林寺僧人谈诗论句。与庐山道人听琴下棋。反映了当时崇尚佛道的社会风气。
湖上晚归遇雨。宋代。张孝祥。阴云霭霭草萋萋,晚过东湖雨湿衣。细柳含烟凝翠色,浮鸥戏水弄晴晖。轻舟系缆斜依岸,钓子收纶欲下矶。湖上人家未扃户,儿童蓑笠负薪归。
老境。宋代。陆游。今日霜殊重,衰翁老可怜。朝晡两炊火,覆藉一床毡。人客容称疾,儿童不搅眠。云开见残日,更爱小窗妍。
和云乃先生陈司马留别。清代。张锡龄。双旌淩风翔,桂棹亦已整。福星方北移,欲挽何由请。万姓送河干,将语气先哽。盛德所感孚,捷若形与影。况辱知遇深,怅惘安能屏。贱子苦疏放,天性刚且鲠。读书偶一得,狂论倏然骋。往往遭俗嫌,弃掷如顽矿。惟公加拂拭,每见首辄肯。推心置腹中,信任无与并。俯仰阅三年,泄沓绝俄顷。四知惕暮夜,清慎过杨秉。中厨告炊断,淡漠付微哂。债累已钜万,心犹切悲悯。嗷鸿未安辑,焦劳忘食寝。临去重踌蹰,迂驾将往省。爱我逾骨肉,针砭复时领。谓子清无私,干局更开敏。惟虑性孤介,或至招尤眚。有学贵有养,气暴须自忍。我亦献刍尧,愿公屡閒静。坎坷讵易平,沈酣本难醒。施为有次第,未可一时并。精神虽富有,太竭后必窘。加飧慎摄卫,古语亦甚炳。公稍颔其颐,子言固当谂。良玉不厌砥,良弓不厌檠。临别相赠言,此义百代准。引领睇江云,寸衷常耿耿。
太夫人晚归携诸孙候于贞节桥下 其二。明代。陈献章。延缘看落日,伊轧到溪西。丫路依冈转,垂萝拂盖低。喜从中道见,痴效小儿啼。报赐心何极,乾坤圣寿齐。
和巩釆若游蒲涧。宋代。杨万里。南中道是岛夷居,也有安期宅一区。屐齿苔痕犹故迹,霓旌鸾佩已清都。元戎解领三千骑,胜日来寻九节蒲。万岳松风和涧水,鸣琴漱玉自相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