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笔军前尽荷枪,莘莘学子武维扬。丹心碧血同千古,是好男儿总国殇。
卢沟桥抗战纪事 其三十五。近现代。王冷斋。投笔军前尽荷枪,莘莘学子武维扬。丹心碧血同千古,是好男儿总国殇。
王冷斋(1892—1960),福建闽侯人。1935年冬,任北平市政府参事兼宣传室主任。1937年1月,兼任河北省第三区行政督察专员兼宛平县县长。卢沟桥事变爆发时,与日军据理力争。1946年1月,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审判日本战犯时,王冷斋前往东京出庭作证。新中国成立后,任第二、三届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市文史馆副馆长,中央文史馆馆员。1960年病逝。...
王冷斋。王冷斋(1892—1960),福建闽侯人。1935年冬,任北平市政府参事兼宣传室主任。1937年1月,兼任河北省第三区行政督察专员兼宛平县县长。卢沟桥事变爆发时,与日军据理力争。1946年1月,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审判日本战犯时,王冷斋前往东京出庭作证。新中国成立后,任第二、三届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市文史馆副馆长,中央文史馆馆员。1960年病逝。
浮邱社怀赵太史。明代。陈三俊。闻道仙踪自昔年,苔封丹灶久茫然。何期太史来南国,讵为朱明辟洞天。大雅堂高留舄在,紫烟楼迥射光悬。野人不倦登临兴,遥望台星绕日边。
游无锡蠡园,传范蠡携西施隐于此 其一。近现代。陈仁德。长堤翠柳绕亭台,碧水空明玉镜开。曲岸无人花自落,西施曾此浣纱来。
秋夜听雨小饮二首 其一。明代。赵完璧。坐听微雨夜如何,小饮秋堂乐意多。脸上酡颜忘白发,杯中灯影晃金波。高台魏女空挥泪,片石羊公久自磨。今古滔滔春浪涌,一回长叹一高歌。
刊画格有感。清代。陈式金。渡江生计出新裁,耕石成田境别开。望岁心期聊复尔,挥毫利市倍崔嵬。人浮于食持家苦,惜墨如金下笔□。不到酕醄难鼓兴,云乡还藉醉乡来。
缺题。明代。冯琦。无棣城边春欲暮,卧龙冈上花如雾。年年醉彻武陵烟,至今记得桃源路。桃源遍地桃花水,翠屏高傍层城起。宁可馀姿点绿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