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生北上日,吾吟宝剑篇。相过若相见,高咏亦堪传。
寄孙世其四首 其三。明代。何景明。戴生北上日,吾吟宝剑篇。相过若相见,高咏亦堪传。
何景明(1483~1521)字仲默,号白坡,又号大复山人,信阳浉河区人。明弘治十五年(1502)进士,授中书舍人。正德初,宦官刘瑾擅权,何景明谢病归。刘瑾诛,官复原职。官至陕西提学副使。为“前七子”之一,与李梦阳并称文坛领袖。其诗取法汉唐,一些诗作颇有现实内容。有《大复集》。...
何景明。何景明(1483~1521)字仲默,号白坡,又号大复山人,信阳浉河区人。明弘治十五年(1502)进士,授中书舍人。正德初,宦官刘瑾擅权,何景明谢病归。刘瑾诛,官复原职。官至陕西提学副使。为“前七子”之一,与李梦阳并称文坛领袖。其诗取法汉唐,一些诗作颇有现实内容。有《大复集》。
袁侍御挽诗 其一。明代。陈献章。九载宜兴共太平,长官能事问生灵。霜台白笔宜当路,北极中天拱列星。眼底两途分淑慝,手中三尺有雷霆。却疑夜半龙川雨,直为高贤洗汗青。
灵隐山前即事。宋代。周端臣。猿不闻呼僧已归,翠烟依旧锁崔嵬。水今流向人寰去,山昔飞从佛国来。古径夏寒风落木,苍崖阴润雨生苔。客缨自喜无尘濯,歌罢沧浪饮一杯。
安礼以宏词见勉奉寄。宋代。杨时。吏部文章世所珍,终惭无补费精神。浮名肤外增余赘,薄宦戈头寄此身。养志吾方同邴曼,谈书谁复问山宾。自怜坐顷三遗矢,衰晚好坏能用楚人。
展墓归哀感。明代。陶益。岁时瞻拜倍伤神,回首中庭泪满巾。斯道未闻缘底事,直惭温饱负吾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