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下通缄少,燕都见面迟。客心悲岁晚,归路及春时。
姓入山公启,人传水部诗。同年吾不及,相望赴前期。
赠祖邦。明代。何景明。白下通缄少,燕都见面迟。客心悲岁晚,归路及春时。姓入山公启,人传水部诗。同年吾不及,相望赴前期。
何景明(1483~1521)字仲默,号白坡,又号大复山人,信阳浉河区人。明弘治十五年(1502)进士,授中书舍人。正德初,宦官刘瑾擅权,何景明谢病归。刘瑾诛,官复原职。官至陕西提学副使。为“前七子”之一,与李梦阳并称文坛领袖。其诗取法汉唐,一些诗作颇有现实内容。有《大复集》。...
何景明。何景明(1483~1521)字仲默,号白坡,又号大复山人,信阳浉河区人。明弘治十五年(1502)进士,授中书舍人。正德初,宦官刘瑾擅权,何景明谢病归。刘瑾诛,官复原职。官至陕西提学副使。为“前七子”之一,与李梦阳并称文坛领袖。其诗取法汉唐,一些诗作颇有现实内容。有《大复集》。
泰山之阳,汶水西流;其阴,济水东流。阳谷皆入汶,阴谷皆入济。当其南北分者,古长城也。最高日观峰,在长城南十五里。
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师乘风雪,历齐河、长清,穿泰山西北谷,越长城之限,至于泰安。是月丁未,与知府朱孝纯子颍由南麓登。四十五里,道皆砌石为磴,其级七千有余。
登泰山记。清代。姚鼐。 泰山之阳,汶水西流;其阴,济水东流。阳谷皆入汶,阴谷皆入济。当其南北分者,古长城也。最高日观峰,在长城南十五里。 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师乘风雪,历齐河、长清,穿泰山西北谷,越长城之限,至于泰安。是月丁未,与知府朱孝纯子颍由南麓登。四十五里,道皆砌石为磴,其级七千有余。 泰山正南面有三谷。中谷绕泰安城下,郦道元所谓环水也。余始循以入,道少半,越中岭,复循西谷,遂至其巅。古时登山,循东谷入,道有天门。东谷者,古谓之天门溪水,余所不至也。今所经中岭及山巅崖限当道者,世皆谓之天门云。道中迷雾冰滑,磴几不可登。及既上,苍山负雪,明烛天南;望晚日照城郭,汶水、徂徕如画,而半山居雾若带然。 戊申晦,五鼓,与子颖坐日观亭,待日出。大风扬积雪击面。亭东自足下皆云漫。稍见云中白若摴蒱数十立者,山也。极天云一线异色,须臾成五彩。日上,正赤如丹,下有红光,动摇承之。或曰,此东海也。回视日观以西峰,或得日,或否,绛皓驳色,而皆若偻。 亭西有岱祠,又有碧霞元君祠;皇帝行宫在碧霞元君祠东。是日,观道中石刻,自唐显庆以来,其远古刻尽漫失。僻不当道者,皆不及往。 山多石,少土;石苍黑色,多平方,少圜。少杂树,多松,生石罅,皆平顶。冰雪,无瀑水,无鸟兽音迹。至日观数里内无树,而雪与人膝齐。 桐城姚鼐记。
叔坚宅同王损仲待月。明代。钦义。仲冬何日短,一饭忽黄昏。待月羁人醉,栖鸦竞树喧。涸阴交竹影,灯火射苔痕。不觉留深夜,清光到石根。
石州慢 春暮。明代。高濂。花倦惊声,飞共雨肥芳草。一段轻烟,阑截澹白山头,微青树杪。斗红香冷,空教杨柳生愁,点点雪花飞不起,都付与东流,春去知多少。怀抱。何事当年,花闲柳伴,追欢买笑。萦得柳暗,浓愁花堆烦恼。春归人远,更有无限关心,残更不寄青楼梦,醒眼醉孤灯,此恨和谁道。
赠史康时二首。宋代。李洪。史侯眉山英,壮岁陪戎旃。胸蟠九云梦,笔倒三峡泉。封侯直易尔,唾手平幽燕。相国昔分陕,幕府罗隽贤。公於二三子,肮脏孰差肩。纶巾白羽扇,谈笑清渭汧。功名晚蹉跎,肯著祖逖鞭。南游上会稽,却泛洞庭船。九嶷多隐逸,千里跨马鞯。邂逅阖闾城,倾盖欣忘年。诵我阮籍诗,三叹涕泗涟。客怀已趣装,握手临道边。归欤指衡麓,未办买山钱。他年遇回雁,寄我湘中篇。
县圃十绝和朱待制 其三。宋代。薛抗。二亭岿然立,紫薇为题颜。朝晖射银钩,伟观压海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