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山残日晚,秋思正凄凉。野鸟啼花径,溪泉溜竹房。
钟声云外远,树色雨中黄。更与询休辈,焚香坐石床。
秋日游山寺。明代。王恭。荒山残日晚,秋思正凄凉。野鸟啼花径,溪泉溜竹房。钟声云外远,树色雨中黄。更与询休辈,焚香坐石床。
王恭(1343-? ),字安仲,长乐沙堤人。家贫,少游江湖间,中年隐居七岩山,为樵夫20多年,自号“皆山樵者”。善诗文,与高木秉、陈亮等诸文士唱和,名重一时。诗人王 曾为他作《皆山樵者传》。明永乐二年(1404年),年届六十岁的王恭以儒士荐为翰林待诏,敕修《永乐大典》。永乐五年,《永乐大典》修成,王恭试诗高第,授翰林典籍。不久,辞官返里。王恭作诗,才思敏捷,下笔千言立就,诗风多凄婉,隐喻颇深。为闽中十才子之一,著有《白云樵集》四卷,《草泽狂歌》五卷及《风台清啸》等。...
王恭。王恭(1343-? ),字安仲,长乐沙堤人。家贫,少游江湖间,中年隐居七岩山,为樵夫20多年,自号“皆山樵者”。善诗文,与高木秉、陈亮等诸文士唱和,名重一时。诗人王 曾为他作《皆山樵者传》。明永乐二年(1404年),年届六十岁的王恭以儒士荐为翰林待诏,敕修《永乐大典》。永乐五年,《永乐大典》修成,王恭试诗高第,授翰林典籍。不久,辞官返里。王恭作诗,才思敏捷,下笔千言立就,诗风多凄婉,隐喻颇深。为闽中十才子之一,著有《白云樵集》四卷,《草泽狂歌》五卷及《风台清啸》等。
秋晓书感。宋代。陆游。天公息我半生劳,寄傲江湖亦足豪。淡尽月痕知夜艾,飘残桐叶喜秋高。读书时亦挂牛角,对酒正须持蟹螯。纵有故人终自绝,安能从汝望绨袍。
悲湘灵。唐代。鲍溶。山上凉云收,日斜川风止。娥皇五十弦,秋深汉江水。初因无象外,牵感百忧里。霜露结瑶华,烟波劳玉指。将随落叶去,又绕疏蘋起。哀响云合来,清馀桐半死。女颜万岁后,岂复婵娟子。不道神无悲,那能久如此。魂魄无不之,九山徒相似。没没竟不从,唯伤远人耳。斑斑泪篁下,恐有学瑟鬼。
游城东王驸马亭。唐代。陆畅。城外无尘水间松,秋天木落见山容。共寻萧史江亭去,一望终南紫阁峰。
由施秉泛舟抵镇远七首 其二。清代。牛焘。诸葛荒祠绝壑边,高滩雪浪下云巅。轻舟似过瞿塘峡,回首空怜上水船。
香岩院。宋代。汪炎昶。牵确疲幽迳,扶持伏瘦筇。断崖何处路,经雨隔山钟。猿穷垂帘果,僧樵卧润松。人言深僻处,别更有灵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