甃石长门里,虚圆一鉴清。银床苔藓积,丝绠辘轳鸣。
淡泊如恩浅,清泠似妾明。铅华空自照,惆怅若为情。
宫井。明代。王恭。甃石长门里,虚圆一鉴清。银床苔藓积,丝绠辘轳鸣。淡泊如恩浅,清泠似妾明。铅华空自照,惆怅若为情。
王恭(1343-? ),字安仲,长乐沙堤人。家贫,少游江湖间,中年隐居七岩山,为樵夫20多年,自号“皆山樵者”。善诗文,与高木秉、陈亮等诸文士唱和,名重一时。诗人王 曾为他作《皆山樵者传》。明永乐二年(1404年),年届六十岁的王恭以儒士荐为翰林待诏,敕修《永乐大典》。永乐五年,《永乐大典》修成,王恭试诗高第,授翰林典籍。不久,辞官返里。王恭作诗,才思敏捷,下笔千言立就,诗风多凄婉,隐喻颇深。为闽中十才子之一,著有《白云樵集》四卷,《草泽狂歌》五卷及《风台清啸》等。...
王恭。王恭(1343-? ),字安仲,长乐沙堤人。家贫,少游江湖间,中年隐居七岩山,为樵夫20多年,自号“皆山樵者”。善诗文,与高木秉、陈亮等诸文士唱和,名重一时。诗人王 曾为他作《皆山樵者传》。明永乐二年(1404年),年届六十岁的王恭以儒士荐为翰林待诏,敕修《永乐大典》。永乐五年,《永乐大典》修成,王恭试诗高第,授翰林典籍。不久,辞官返里。王恭作诗,才思敏捷,下笔千言立就,诗风多凄婉,隐喻颇深。为闽中十才子之一,著有《白云樵集》四卷,《草泽狂歌》五卷及《风台清啸》等。
次前韵二首。宋代。陈著。竹溪诗笔几曾乾,遗我新诗照眼寒。不用寻梅霜月底,只将诗句作梅看。
晚归。宋代。吴沆。夕阳西欲没,宛转山气昏。独逝颇无累,时欣暗经林。栖鸟未稳集,归马无奔声。恍忽自得意,兴来谁与言。
始发建邺登龙江山祠感怀有作。明代。周浈。去国思旧游,寻山发幽眺。遥凌天门石,洸对临海峤。神关列雄镇,粉堞抱遗庙。天水远自空,云霞近争耀。客行始多感,世事纷难料。同俗岂素怀,趋时固殊调。既为达士耻,复彼逐臣诮。尘泪应言垂,江容带愁照。秋阴散微翳,炎景扇余燎。行矣庶无欺,忠信将可劭。
题高远楼。宋代。曾子良。独行三十六峰头,飞过东华百尺楼。今日中原前日梦,天人极乐世人愁。后千载续后千载,外九州环外九州。此处名烦君著眼,区区复记又何求。
入山后览定水仰山二上人并吴讲师次予发成都绝句韵因复次韵述事言怀 其九。明代。方孝孺。奉诏名山作胜游,壮怀如水不停流。今朝独坐峨眉顶,一览端能隘九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