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君南浦饮离觞,官柳青青野水香。借问风帆何处落,秣陵城下树苍苍。
送人之京。明代。王恭。送君南浦饮离觞,官柳青青野水香。借问风帆何处落,秣陵城下树苍苍。
王恭(1343-? ),字安仲,长乐沙堤人。家贫,少游江湖间,中年隐居七岩山,为樵夫20多年,自号“皆山樵者”。善诗文,与高木秉、陈亮等诸文士唱和,名重一时。诗人王 曾为他作《皆山樵者传》。明永乐二年(1404年),年届六十岁的王恭以儒士荐为翰林待诏,敕修《永乐大典》。永乐五年,《永乐大典》修成,王恭试诗高第,授翰林典籍。不久,辞官返里。王恭作诗,才思敏捷,下笔千言立就,诗风多凄婉,隐喻颇深。为闽中十才子之一,著有《白云樵集》四卷,《草泽狂歌》五卷及《风台清啸》等。...
王恭。王恭(1343-? ),字安仲,长乐沙堤人。家贫,少游江湖间,中年隐居七岩山,为樵夫20多年,自号“皆山樵者”。善诗文,与高木秉、陈亮等诸文士唱和,名重一时。诗人王 曾为他作《皆山樵者传》。明永乐二年(1404年),年届六十岁的王恭以儒士荐为翰林待诏,敕修《永乐大典》。永乐五年,《永乐大典》修成,王恭试诗高第,授翰林典籍。不久,辞官返里。王恭作诗,才思敏捷,下笔千言立就,诗风多凄婉,隐喻颇深。为闽中十才子之一,著有《白云樵集》四卷,《草泽狂歌》五卷及《风台清啸》等。
和晚晴书事。宋代。韦骧。圆荷贴水翠钱稀,风掠馀花片片飞。细雨有情容易歇,青春无系等閒归。楼头晚鼓牵声远,海上云山乱点微。坐喜民田见丰兆,幅巾谈笑对残晖。
忆世卿廷实用寄景阳韵。明代。陈献章。东西垣竹影交欹,坐到芭蕉月上时。何处尘蒙春试马,壁间苔没旧题诗。一杯脱粟吾将老,万里长风子可羁。别有樵夫来歇担,晚凉松下一残棋。
十不怜。明代。郭之奇。天地不怜人,鸿初不再陈。时序不怜人,寒暑日侵春。山水不怜人,车舟惹雾尘。神鬼不怜人,灾患绕清贫。诗书不怜人,坑焚使祸邻。亲友不怜人,处困希笑嚬。衣履不怜人,敝裂安可新。镜影不怜人,衰老厌馀身。肤体不怜人,疲病转伤神。心思不怜人,愁苦益艰辛。百岁驰旦隙,所求泊岸津。安能终碌碌,与世共龂龂。忽值犹龙老,于予化蝶晨。留兹不言教,为我宿生因。当前皆止处,即事了虚真。天地则如此,吾将任物民。
代饯转运判官赵帑辖。宋代。陈元晋。今代汉宗英,如公不数人。清标高岳柱。和气蔼湘春。宣室思才子,甘泉欠侍臣。平生刘子政,晚节更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