苕霅双溪绕墓林,松陵霜露古祠深。宋朝冠盖儿孙在,秋菊寒泉一片心。
题姑苏吴文刚远德祠。明代。王恭。苕霅双溪绕墓林,松陵霜露古祠深。宋朝冠盖儿孙在,秋菊寒泉一片心。
王恭(1343-? ),字安仲,长乐沙堤人。家贫,少游江湖间,中年隐居七岩山,为樵夫20多年,自号“皆山樵者”。善诗文,与高木秉、陈亮等诸文士唱和,名重一时。诗人王 曾为他作《皆山樵者传》。明永乐二年(1404年),年届六十岁的王恭以儒士荐为翰林待诏,敕修《永乐大典》。永乐五年,《永乐大典》修成,王恭试诗高第,授翰林典籍。不久,辞官返里。王恭作诗,才思敏捷,下笔千言立就,诗风多凄婉,隐喻颇深。为闽中十才子之一,著有《白云樵集》四卷,《草泽狂歌》五卷及《风台清啸》等。...
王恭。王恭(1343-? ),字安仲,长乐沙堤人。家贫,少游江湖间,中年隐居七岩山,为樵夫20多年,自号“皆山樵者”。善诗文,与高木秉、陈亮等诸文士唱和,名重一时。诗人王 曾为他作《皆山樵者传》。明永乐二年(1404年),年届六十岁的王恭以儒士荐为翰林待诏,敕修《永乐大典》。永乐五年,《永乐大典》修成,王恭试诗高第,授翰林典籍。不久,辞官返里。王恭作诗,才思敏捷,下笔千言立就,诗风多凄婉,隐喻颇深。为闽中十才子之一,著有《白云樵集》四卷,《草泽狂歌》五卷及《风台清啸》等。
斋居和亨父用杜韵二首 其一。明代。李东阳。禁直居仍限,篇章意屡沾。虫鱼开素帙,灯月乱疏帘。旧事逢人说,新交与岁添。扬郎犹抱寂,吾亦爱吾潜。
丁未纪事 其一。明代。袁华。二月春城桃杏妍,黄花离落景萧然。表忠曾护钱镠墓,至德惟称太伯贤。千古英雄徒有录,一时谗佞己无权。早知鞭背东城路,悔不归耕负郭田。
汴京纪事二十首 其四。宋代。刘子翚。朝廷植党互相挺,政事纷更属纪年。曾读上皇哀痛诏,责躬犹是禹汤贤。
有感。清代。缪葆忠。天亦倾西北,日亦有晦朔。人事更何常,变迁为转轴。昔年公与侯,笙歌兢华屋。田园盈陌阡,犹苦不知足。一朝失所资,东陵待瓜熟。北平故将军,灞陵受尉辱。何如张子房,归隐事辟谷。邺侯赞李唐,长抱山人服。不学巢与由,逃名守空谷。不学胡伯始,因宠徒覆餗。功成身则退,姓氏寿河岳。寄语要路人,富贵原非福。
呈傅初庵学士 其二。元代。陈孚。霖雨商岩佐,经纶百世馀。又骑箕尾宿,来主壁奎书。社稷周皇极,衣冠汉石渠。夜闻宣室召,温诏赐安舆。
春日杂咏绝句三首 其二。元代。吴景奎。草木欣欣亦向荣,檐牙燕雀半生成。落花不扫柴门掩,自喜幽居见物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