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水黄芦山月明,同来兄弟最多情。飞时莫近潇湘浦,二十五弦肠断声。
题水墨芦雁。明代。王恭。秋水黄芦山月明,同来兄弟最多情。飞时莫近潇湘浦,二十五弦肠断声。
王恭(1343-? ),字安仲,长乐沙堤人。家贫,少游江湖间,中年隐居七岩山,为樵夫20多年,自号“皆山樵者”。善诗文,与高木秉、陈亮等诸文士唱和,名重一时。诗人王 曾为他作《皆山樵者传》。明永乐二年(1404年),年届六十岁的王恭以儒士荐为翰林待诏,敕修《永乐大典》。永乐五年,《永乐大典》修成,王恭试诗高第,授翰林典籍。不久,辞官返里。王恭作诗,才思敏捷,下笔千言立就,诗风多凄婉,隐喻颇深。为闽中十才子之一,著有《白云樵集》四卷,《草泽狂歌》五卷及《风台清啸》等。...
王恭。王恭(1343-? ),字安仲,长乐沙堤人。家贫,少游江湖间,中年隐居七岩山,为樵夫20多年,自号“皆山樵者”。善诗文,与高木秉、陈亮等诸文士唱和,名重一时。诗人王 曾为他作《皆山樵者传》。明永乐二年(1404年),年届六十岁的王恭以儒士荐为翰林待诏,敕修《永乐大典》。永乐五年,《永乐大典》修成,王恭试诗高第,授翰林典籍。不久,辞官返里。王恭作诗,才思敏捷,下笔千言立就,诗风多凄婉,隐喻颇深。为闽中十才子之一,著有《白云樵集》四卷,《草泽狂歌》五卷及《风台清啸》等。
寻访广福。宋代。释绍嵩。旧邑浮航外,青山千万重。访僧舟北渡,归寺海西峰。薄薄云收日,微微雨洒松。可堪添客恨,闻打暮天锺。
水调歌头 咏怀。明代。王夫之。钓竿落吾手,意不在鱼边。六鳌何处,一艇缥渺凌孤烟。耐可乘流直上,不避回风吹转,蹴破浪花圆。一曲棹歌里,星斗落帆前。白蘋洲,芳草渡,扣哀弦。落花细数,坐久目送荇丝牵。出入无肠国里,烂漫无愁天上,鼎鼎度华年。唯有千丝雪,镜里自相怜。
小偈奉简卧云室中老师 其六。元代。危素。落拓京华久未归,山中抛却绿蓑衣。閒来描写虚空看,但说虚空早已非。
寄袁陟。宋代。刘敞。巫峡行云外,春江落日边。隔年鸡黍具,万里孝廉船。远道比何若,相思长渺然。郢中轻白雪,逸响待君传。
和程泰之阁学咏雪十二题·挂雪。宋代。袁说友。一庭冰柱初融湿,满阵飞沙又压檐。夺得琼花消息早,扬州十进而上珠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