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江閒唱九歌声,栗里应辞五斗荣。谁谓秋来风物冷,露黄烟翠不关情。
题墨菊 其二。明代。王恭。湘江閒唱九歌声,栗里应辞五斗荣。谁谓秋来风物冷,露黄烟翠不关情。
王恭(1343-? ),字安仲,长乐沙堤人。家贫,少游江湖间,中年隐居七岩山,为樵夫20多年,自号“皆山樵者”。善诗文,与高木秉、陈亮等诸文士唱和,名重一时。诗人王 曾为他作《皆山樵者传》。明永乐二年(1404年),年届六十岁的王恭以儒士荐为翰林待诏,敕修《永乐大典》。永乐五年,《永乐大典》修成,王恭试诗高第,授翰林典籍。不久,辞官返里。王恭作诗,才思敏捷,下笔千言立就,诗风多凄婉,隐喻颇深。为闽中十才子之一,著有《白云樵集》四卷,《草泽狂歌》五卷及《风台清啸》等。...
王恭。王恭(1343-? ),字安仲,长乐沙堤人。家贫,少游江湖间,中年隐居七岩山,为樵夫20多年,自号“皆山樵者”。善诗文,与高木秉、陈亮等诸文士唱和,名重一时。诗人王 曾为他作《皆山樵者传》。明永乐二年(1404年),年届六十岁的王恭以儒士荐为翰林待诏,敕修《永乐大典》。永乐五年,《永乐大典》修成,王恭试诗高第,授翰林典籍。不久,辞官返里。王恭作诗,才思敏捷,下笔千言立就,诗风多凄婉,隐喻颇深。为闽中十才子之一,著有《白云樵集》四卷,《草泽狂歌》五卷及《风台清啸》等。
食新笋。元代。岑安卿。黄齑瓮已竭,枯■筐亦空。老芥长芒刺,食久咽为痛。山雨拆竹胎,未入春盘供。畦丁适踵门,致我亲戚送。脱绷锦纹散,切玉霜刀弄。新香喷汤鼎,馋涎迸齿缝。未倩搜诗肠,已破食肉梦。参禅诚滑稽,煮箦宜笑鬨。赞宁谱亦佳,涪翁句堪诵。僻居东海偏,斯味时一中。山僧应厌餐,饱食听春哢。
感事三首同子约作 其一。明代。皇甫汸。宠易移宸眷,言难悟圣聪。幸逢止辇日,真见引裾风。开阁人何在,题门客已空。徒闻赐归传,讵比饯疏公。
花会竹枝词十二首 其一。近现代。方鹤斋。马家祠外柏枝坊,下马停车入会场。工业未评评饮食,神仙不羡羡鸳鸯。
贺新郎·送吴书永楚游。清代。陆震。久矣诗名著。记常从、屏间纸上,诵君佳句。作客荒乡多岁月,竟乏平生一晤。恰今日、芜城方遇。把酒看花欢笑极,惜轻帆、又指湘江路。是魏武,横戈处。好凭彩笔怀千古。更殊方、有人酬倡,弟兄欢聚。只是尊前新旧雨,添了许多离绪。君暂住、为君细语。此别虽怜千里外,尚南飞、鸿雁书堪附。莫更过,衡阳去。
读黎君选中州诸咏作 其一。明代。陈子壮。入市恰同公子辔,游梁初上孝王台。临风不用思贤达,独把新诗次第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