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人此别隔关河,况复新秋一雁过。明日征帆何处泊,断蝉衰柳夕阳多。
新秋送别。明代。王恭。故人此别隔关河,况复新秋一雁过。明日征帆何处泊,断蝉衰柳夕阳多。
王恭(1343-? ),字安仲,长乐沙堤人。家贫,少游江湖间,中年隐居七岩山,为樵夫20多年,自号“皆山樵者”。善诗文,与高木秉、陈亮等诸文士唱和,名重一时。诗人王 曾为他作《皆山樵者传》。明永乐二年(1404年),年届六十岁的王恭以儒士荐为翰林待诏,敕修《永乐大典》。永乐五年,《永乐大典》修成,王恭试诗高第,授翰林典籍。不久,辞官返里。王恭作诗,才思敏捷,下笔千言立就,诗风多凄婉,隐喻颇深。为闽中十才子之一,著有《白云樵集》四卷,《草泽狂歌》五卷及《风台清啸》等。...
王恭。王恭(1343-? ),字安仲,长乐沙堤人。家贫,少游江湖间,中年隐居七岩山,为樵夫20多年,自号“皆山樵者”。善诗文,与高木秉、陈亮等诸文士唱和,名重一时。诗人王 曾为他作《皆山樵者传》。明永乐二年(1404年),年届六十岁的王恭以儒士荐为翰林待诏,敕修《永乐大典》。永乐五年,《永乐大典》修成,王恭试诗高第,授翰林典籍。不久,辞官返里。王恭作诗,才思敏捷,下笔千言立就,诗风多凄婉,隐喻颇深。为闽中十才子之一,著有《白云樵集》四卷,《草泽狂歌》五卷及《风台清啸》等。
为张长洲题四世恩荣册。明代。陈子壮。雨露青葱挺桂林,云霄乔木并棠阴。重台仙令双凫候,百里吴天万笏临。移剧已知调瑟手,抚时初见济川心。人传四世公侯复,不独年来阀阅深。
鸥榭听涛。清代。郑孝胥。武昌城东山簇簇,夏口无山藏万屋。大江挟汉俱北行,照我窗前山影绿。江云忽起失峰峦,推窗惟有波如山。看江莫若看风雨,长日惊雷绕坐间。
怀武夷山禅师。唐代。贯休。万叠仙山里,无缘见有缘。红心蕉绕屋,白额虎同禅。古木苔封菌,深崖乳杂泉。终期还此去,世事只如然。
致政王殿丞逍遥亭。宋代。黄庭坚。漆园著书五十二,致意最在逍遥游。後来作者逐音响,百一未必知庄周。幽人往往泥出处,俗士不可与庄语。逍遥如何,一蛇一龙。以无为当有,以守雌为雄。与物无对,无内无外。与民成功,有物有对。左肘生杨观物化,右臂为鸡即时夜。果若乘气有待游,如何六气无穷谢。天之苍苍非正色,道真微妙安可得。利害丛中火甚多,此心寂寞谁能识。丈人春秋诚未高,视听聪明齿牙牢。所为淳拙有深越,持置酷似巨山陶。平生刚直折不得,目送飞鸿向宾客。早束衣冠林底眠,非关暮年俗眼白。种田百亩初为酒,买地一区今有宅。家人岁计不婴心,两儿长不能措画。迩来信己不问天,万事逍遥只眼前。何必读书始晓事,此翁暗合庄生意。
送宋司狱致仕。明代。杨继盛。共说山中好甲子,百年林下见高人。醒初幻枕俱为梦,归去此身方属君。昏夜法星辞帝座,秋风行色动乾坤。西台多少含冤者,一听离歌泪满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