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别青山音问稀,白云流水思依依。不知老鹤巢边树,几度开花几度飞。
寄山中友。明代。王恭。一别青山音问稀,白云流水思依依。不知老鹤巢边树,几度开花几度飞。
王恭(1343-? ),字安仲,长乐沙堤人。家贫,少游江湖间,中年隐居七岩山,为樵夫20多年,自号“皆山樵者”。善诗文,与高木秉、陈亮等诸文士唱和,名重一时。诗人王 曾为他作《皆山樵者传》。明永乐二年(1404年),年届六十岁的王恭以儒士荐为翰林待诏,敕修《永乐大典》。永乐五年,《永乐大典》修成,王恭试诗高第,授翰林典籍。不久,辞官返里。王恭作诗,才思敏捷,下笔千言立就,诗风多凄婉,隐喻颇深。为闽中十才子之一,著有《白云樵集》四卷,《草泽狂歌》五卷及《风台清啸》等。...
王恭。王恭(1343-? ),字安仲,长乐沙堤人。家贫,少游江湖间,中年隐居七岩山,为樵夫20多年,自号“皆山樵者”。善诗文,与高木秉、陈亮等诸文士唱和,名重一时。诗人王 曾为他作《皆山樵者传》。明永乐二年(1404年),年届六十岁的王恭以儒士荐为翰林待诏,敕修《永乐大典》。永乐五年,《永乐大典》修成,王恭试诗高第,授翰林典籍。不久,辞官返里。王恭作诗,才思敏捷,下笔千言立就,诗风多凄婉,隐喻颇深。为闽中十才子之一,著有《白云樵集》四卷,《草泽狂歌》五卷及《风台清啸》等。
雨霖铃。清代。苏穆。西南风劣。向花枝、划地愁先绝。寻常莫道春去,王孙未老,还堪重惜。月上琼楼,算幽恨、飞燕能说。谩寄向、烟雨天涯,一路香、痕傍华辙。荷钱点点何堪折。但清波、渺渺衔鱼妾。流萤一个巧入,待伴我、重帘岑寂。夜漏频催,拟把双蛾,还聚愁碧。奈露盘、空盼金茎,只向梧桐滴。
前调(书所见)。宋代。李新。雨霁笼山碧破赊。小园围屋粉墙斜。朱门间掩那人家。素腕拨香临宝砌,层波窥客擘轻纱。隔窗隐隐见簪花。
芹溪九曲诗 其一。宋代。朱熹。一曲移舟采涧芹,市声只隔一江云。沙头唤渡人归晚,回首芦峰月一轮。
题高都事戴崧二牛图。元代。黄清老。东风吹浪翻平林,吴江咫尺移春阴。牧童晓出不知雨,日暮归去清溪深。一童驱牛涉古岸,草烟惨澹迷目观。双蹄涌出层水间,苍峡蹴翻石云断。一童踞策溪中流,溪风不动波悠悠。恍然顾影惊自失,尚疑身跨苍龙游。平澜远峰结寒色,至今宇宙留墨迹。可怜三子人不识,我欲问之汉津客。
次白莹青云天梯诗韵。明代。骆可圣。一片清光锁郡雄,天边层削秀芙蓉。烟连淡浦三千岫,气压阳台十二峰。湛湛壶天飞乳蝠,离离霜草接云龙。夜来心醉松梢月,直递寒香上九重。
追和李白登金陵凤凰台二首 其二。宋代。郭祥正。高台不见凤凰游,望望青天入海流。舞罢翠娥同去国,战残白骨尚盈丘。风摇落日催行棹,潮卷新沙换故洲。结绮临春无觅处,年年芳草向人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