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凉寻宝刹,畏日望璇题。卧草同鸳侣,临池似虎溪。
树闲人迹外,山晚鸟行西。若问无心法,莲花隔淤泥。
同苗发慈恩寺避暑。唐代。李端。追凉寻宝刹,畏日望璇题。卧草同鸳侣,临池似虎溪。树闲人迹外,山晚鸟行西。若问无心法,莲花隔淤泥。
李端(约743-782?),字正已,赵州(今河北赵县)人。少居庐山,师诗僧皎然。大历五年进士。曾任秘书省校书郎、杭州司马。晚年辞官隐居湖南衡山,自号衡岳幽人。今存《李端诗集》三卷。其诗多为应酬之作,多表现消极避世思想,个别作品对社会现实亦有所反映,一些写闺情的诗也清婉可诵,其风格与司空曙相似。李端是大历十才子之一,在“十才子”中年辈较轻,但诗才卓越,是“才子中的才子”。他的名篇《听筝》入选《唐诗三百首》。...
李端。李端(约743-782?),字正已,赵州(今河北赵县)人。少居庐山,师诗僧皎然。大历五年进士。曾任秘书省校书郎、杭州司马。晚年辞官隐居湖南衡山,自号衡岳幽人。今存《李端诗集》三卷。其诗多为应酬之作,多表现消极避世思想,个别作品对社会现实亦有所反映,一些写闺情的诗也清婉可诵,其风格与司空曙相似。李端是大历十才子之一,在“十才子”中年辈较轻,但诗才卓越,是“才子中的才子”。他的名篇《听筝》入选《唐诗三百首》。
虎牢关。清代。陈见智。百战成皋地,中原第一关。大河回九曲,少室互重山。风雨崤函外,人烟巩洛间。往来凭眺处,回首已苍颜。
送赞善张轩民西归。宋代。王安石。柴荆雀有罗,公子数经过。邂逅相知晚,从容所得多。百忧生暮齿,一笑隔沧波。早晚西州路,遥听下坂珂。
老朴行。清代。施远恩。环山百年树,其名曰沙朴。婆娑烟雨姿,分荫到邻屋。具兹千霄材,应入工师目。托根不得地,远弃在南服。绳尺恐难施,拥肿更蜷曲。鸱鸮巢其巅,蝼蚁穴其腹。生意良已尽,雨露非不渥。未充梁栋选,颇避斧斤斸。安知终天年,非以不材福。至哉庄生言,宁甘老荒谷。
出游归卧得杂诗。宋代。陆游。荠花如雪满中庭,乍出巴蕉一寸青。老子掩关常谢客,短蓑锄菜伴园丁。
初去郡斋书怀(一作初去郡书情)。唐代。薛据。肃徒辞汝颍,怀古独凄然。尚想文王化,犹思巢父贤。时移多谗巧,大道竟谁传。况是疾风起,悠悠旌旆悬。征鸟无返翼,归流不停川。已经霜雪下,乃验松柏坚。回首望城邑,迢迢间云烟。志士不伤物,小人皆自妍。感时惟责己,在道非怨天。从此适乐土,东归知几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