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记青年别,旦警至暮年。愿求不老药,长共戴尧天。
谨步震哥元韵 其二。清代。杨卓林。曾记青年别,旦警至暮年。愿求不老药,长共戴尧天。
杨卓林(1847—1926),字荫乔,青县于董经村人。同治十二年(1873)举人,考取咸安宫官学教习,端郡王载漪闻其品端学萃,聘为其子溥俊师。宣统三年(1911)六月署延榆绥道。卓林性情和厚,家庭孝友,乡里无间言。又善书,工制艺,门下多知名士。著有《榆林事记》,以下诸诗及唱酬之作俱见此书。并为本邑诗人马鸣萧《惕斋诗稿》、刘天谊《同野堂遗集》作序,载于县志。...
杨卓林。杨卓林(1847—1926),字荫乔,青县于董经村人。同治十二年(1873)举人,考取咸安宫官学教习,端郡王载漪闻其品端学萃,聘为其子溥俊师。宣统三年(1911)六月署延榆绥道。卓林性情和厚,家庭孝友,乡里无间言。又善书,工制艺,门下多知名士。著有《榆林事记》,以下诸诗及唱酬之作俱见此书。并为本邑诗人马鸣萧《惕斋诗稿》、刘天谊《同野堂遗集》作序,载于县志。
金陵三迁有感。宋代。梁栋。憔悴城南短李绅,多情乌帽染黄尘。读书不了平生事,阅世空存后死身。落日江山宜唤酒,西风天地正愁人。任他蜂蝶黄花老,明月园林是小春。
与沈石田游西岩庄。明代。桑瑾。西湖一曲入山遥,风送花香落酒瓢。行尽清溪方见寺,忽逢飞瀑又凭桥。家家茅屋霏茶霭,处处莺声在柳条。此夜东堂谁是主,抱琴僧渡夕阳舠。
清平乐 白芍药。元代。刘敏中。何年金屑。飞上玲珑雪。一树风情谁解说。只有盈盈夜月。牡丹红叶相夸。铅华各自名家。为向看花人道,此花不在铅华。
和通判直阁立春闻莺 其一。宋代。姚勉。寂寂江城又立春,土牛何物竟无神。试倾官酒梅花畔,不似园丁菜把新。綵胜岂留良夜梦,纸窗静拂隔年尘。东风毕竟于人好,早有莺声入鬓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