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棹拨轻舟,风恬江上游。机心重浪底,生计一钩头。
尽日不多得,中怀无寸忧。夜深何处宿,孤屿笛声秋。
渔翁。宋代。冯山。短棹拨轻舟,风恬江上游。机心重浪底,生计一钩头。尽日不多得,中怀无寸忧。夜深何处宿,孤屿笛声秋。
宋普州安岳人,字允南。初名献能。时称鸿硕先生。嘉祐二年进士。熙宁末,为秘书丞、通判梓州。邓绾荐为台官,不就,退居二十年。后范祖禹荐于朝,官终祠部郎中。有《春秋通解》、《冯安岳集》。...
冯山。宋普州安岳人,字允南。初名献能。时称鸿硕先生。嘉祐二年进士。熙宁末,为秘书丞、通判梓州。邓绾荐为台官,不就,退居二十年。后范祖禹荐于朝,官终祠部郎中。有《春秋通解》、《冯安岳集》。
糖多令(吴江中秋)。宋代。汪元量。莎草被长洲。吴江拍岸流。忆故家、西北高楼。十载客窗憔悴损,搔短鬓、独悲秋。人在塞边头。断鸿书寄不。记当年、一片闲愁。舞罢羽衣尘面,谁伴我、广寒游。
南关五十里至权店。明代。祁顺。平生结得看山缘,足迹东南路几千。此日西来山更好,翠屏千叠锦连乾。
题归元恭僧服小像 其二。清代。吴伟业。共道淇园长异材,风欺雪压倩谁栽。道人扫向维摩壁,千尺苍龙护讲台。
寄和子乔《湖亭宴集遇雪》,兼问历下诸老友。清代。李宪噩。湖亭别几秋,梦里少年游。遥想当筵雪,还胜载月舟。数行疏柳暮,一片远山收。故旧谁同赏?知应共白头。
题元上人怡云轩。元代。成廷圭。白云本是山中物,暂与山僧作主宾。尔解自舒还自捲,我能无喜亦无嗔。半间莫惜分馀地,一笼犹思赠远人。句曲有家空在望,卜居何日许为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