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菊堂深,芰荷池小,长夏清暑。燕引雏还,鸠呼妇往,人静郊原趣。麦天已过,薄衣轻扇,试起绕园徐步。听衡宇、欣欣童稚,共说夜来初雨。
苍菅径里,紫葳枝上,数点幽花垂露。东里催锄,西邻助饷,相戒清晨去。斜川归兴,翛然满目,回首帝乡何处。只愁恐、轻鞭犯夜,灞陵旧路。
永遇乐(同前)。宋代。晁补之。松菊堂深,芰荷池小,长夏清暑。燕引雏还,鸠呼妇往,人静郊原趣。麦天已过,薄衣轻扇,试起绕园徐步。听衡宇、欣欣童稚,共说夜来初雨。苍菅径里,紫葳枝上,数点幽花垂露。东里催锄,西邻助饷,相戒清晨去。斜川归兴,翛然满目,回首帝乡何处。只愁恐、轻鞭犯夜,灞陵旧路。
晁补之(公元1053年—公元1110年),字无咎,号归来子,汉族,济州巨野(今属山东巨野县)人,北宋时期著名文学家。为“苏门四学士”(另有北宋诗人黄庭坚、秦观、张耒)之一。曾任吏部员外郎、礼部郎中。 工书画,能诗词,善属文。与张耒并称“晁张”。其散文语言凝练、流畅,风格近柳宗元。诗学陶渊明。其词格调豪爽,语言清秀晓畅,近苏轼。但其诗词流露出浓厚的消极归隐思想。著有《鸡肋集》、《晁氏琴趣外篇》等。...
晁补之。晁补之(公元1053年—公元1110年),字无咎,号归来子,汉族,济州巨野(今属山东巨野县)人,北宋时期著名文学家。为“苏门四学士”(另有北宋诗人黄庭坚、秦观、张耒)之一。曾任吏部员外郎、礼部郎中。 工书画,能诗词,善属文。与张耒并称“晁张”。其散文语言凝练、流畅,风格近柳宗元。诗学陶渊明。其词格调豪爽,语言清秀晓畅,近苏轼。但其诗词流露出浓厚的消极归隐思想。著有《鸡肋集》、《晁氏琴趣外篇》等。
陈都阃汝玉以思亲册求题久未有以复也二月君提兵过江赋此为别伫闻捷音把笔以俟 其一。明代。顾清。都将牙旗出海门,长淮北去净妖氛。平生一掬思亲泪,誓与天家策异勋。
张园呈石遗即效其体。清代。林旭。深篁傍水摇蛛网,三两拒霜照眼明。穷巷幽姿端可比,秋风斜日若为情。残荷前日看犹在,远客临行思自生。且欲留诗当报礼,仁人一序敌连城。
过芜湖。清代。姚鼐。不见春江际,安知路所经。远随烟外席,时逗岸边亭。鹊尾云弥白,鸠玆山渐青。更投前港㝛,雨势复冥冥。
一萼红二首 其一。清代。王时翔。记年时。爱银笺细字,佳客赌填词。花影移帘,月痕过砌,敲句曾费闲思。遍寻取、名流乐府,抄弹指、小本枕中携。艳合红牙,豪参铁板,风调双宜。每到九龙山畔,向文星光里,暗认幽栖。心挂云峰,路迷烟树,孤艇东下依依。幸刚遇、江头春鲤,附巴吟、寄与郢师知。乞得圆明数颗,五色摩尼。
题梅竹双清图。元代。泰不华。冰魂无梦到瑶阶,翠袖云鬟并玉钗。青鸟暮衔红绶带,夜深重认合欢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