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日江门弄钓丝,清閒到老亦何辞。风波薄暮看投楫,裘葛无心祇顺时。
身世频频催白日,文星恰恰照南陲。一樽相送情难尽,手擘轻红饯荔枝。
赠别石斋先生二首 其二。明代。林光。日日江门弄钓丝,清閒到老亦何辞。风波薄暮看投楫,裘葛无心祇顺时。身世频频催白日,文星恰恰照南陲。一樽相送情难尽,手擘轻红饯荔枝。
广东东莞人,字缉熙。成化元年举人。通经史,得吴澄论学诸书,读之大喜。中举后,从陈献章学。初为平湖教谕,官至襄王府左长史。...
林光。广东东莞人,字缉熙。成化元年举人。通经史,得吴澄论学诸书,读之大喜。中举后,从陈献章学。初为平湖教谕,官至襄王府左长史。
饮方池诗。宋代。赵鼎臣。闻说髯卿酒屡中,清尊惟与故人空。醉穿驰道归家去,十里花枝相映红。
将归江淮书。唐代。张乔。东风摇众木,即有看花期。紫陌频来日,沧洲独去时。郡因兵役苦,家为海翻移。未老多如此,那堪鬓不衰。
谢祁居之惠桃竹杖。宋代。周紫芝。老翁年少白如玉,初学裹头双鬓绿。一心走觅梨与栗,两脚登山健如鹿。中年脚力惊早衰,腾踔安得如儿时。挟弓持满走避贼,尚与箭锋争疾迟。如今老矣那忍说,七十上身头似雪。年来脚力何所似,钝如罢牛跛如鳖。先生强欲相扶持,赠我江心桃竹枝。竹夫人痴不解语,木上座肯行相随。况乃柴焰如削铁,四十九层排玉节。天公与我山作堂,木落霜空秋九月。与君共看南山云,安可一日无此君。
阳春曲·笔头风月时时过。元代。姚燧。笔头风月时时过,眼底儿曹渐渐多。有人问我事如何,人海阔,无日不风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