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粲。王粲(177-217),字仲宣,山阳郡高平(今山东微山)人。东汉末年著名文学家,“建安七子”之一,由于其文才出众,被称为“七子之冠冕”。初仕刘表,后归曹操。
历代诗 其七 西汉。宋代。杨简。西汉十二君,高惠吕后文。景帝传于武,遂及昭宣元。成哀平帝后,王莽乃为君。昌邑兼孺子,二人不足云。
采芳曲。明代。区大相。美人摇桂楫,容与清川湄。搴芳欲谁待,将以遗佳期。芳情讵消歇,芳华恐易衰。望而不可见,零落空自知。
登半塘寺阁。明代。徐祯卿。夙有山水慕,苦为形役拘。澹兹夏日永,聊得狎浮图。攀云凌广阁,霭霭见吴都。诸川散林上,平野郁芬敷。法花垂缥缈,晴采动虚无。烟火下方杂,昏明时态殊。境超自生乐,疲心忽重苏。因伤人世子,扰扰即长途。
鹧鸪天(寄情)。宋代。李吕。脸上残霞酒半消。晚妆匀罢却无聊。金泥帐小教谁共,银字笙寒懒更调。人悄悄,漏迢迢。琐窗虚度可怜宵。一从恨满丁香结,几度春深豆蔻梢。
冬日登江楼。唐代。孟贯。高楼临古岸,野步晚来登。江水因寒落,山云为雪凝。远村虽入望,危槛不堪凭。亲老未归去,乡愁徒自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