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秘岩藏骨,谿灵膝印痕。
虚床惟太姥,别席尽曾孙。
披牒秦朝远,遗坛汉祀存。
何时幔亭侧,重复见幢幡。
仙迹岩。宋代。辛弃疾。地秘岩藏骨,谿灵膝印痕。虚床惟太姥,别席尽曾孙。披牒秦朝远,遗坛汉祀存。何时幔亭侧,重复见幢幡。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汉族,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21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一生力主抗金。曾上《美芹十论》与《九议》,条陈战守之策。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词,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由于辛弃疾的抗金主张与当政的主和派政见不合,后被弹劾落职,退隐江西带湖。...
辛弃疾。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汉族,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21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一生力主抗金。曾上《美芹十论》与《九议》,条陈战守之策。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词,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由于辛弃疾的抗金主张与当政的主和派政见不合,后被弹劾落职,退隐江西带湖。
送果上人坐兜率夏。宋代。李彭。落絮霏霏搅客心,鸣鸠历历唤春阴。未于莲社添宗炳,已向兰亭减道林。远峤烟横钟磬晚,禅天目断薜萝深。诗缘酒废苦无思,为子送将聊一吟。
和答诗十首。和分水岭。唐代。白居易。高岭峻棱棱,细泉流亹亹。势分合不得,东西随所委。悠悠草蔓底,溅溅石罅里。分流来几年,昼夜两如此。朝宗远不及,去海三千里。浸润小无功,山苗长旱死。萦纡用无所,奔迫流不已。唯作呜咽声,夜入行人耳。有源殊不竭,无坎终难止。同出而异流,君看何所似。有似骨肉亲,派别从兹始。又似势利交,波澜相背起。所以赠君诗,将君何所比。不比山上泉,比君井中水。
雨中舟发兰溪。清代。张星焕。滟滟溪流夹岸奔,兰溪一夜雨声喧。客行杨柳江头水,人闭桃花树里门。芳草天涯春有色,薄寒时候鸟无言。乡愁肯向同人语,望入遥山剩一痕。
敬人六十又一。明代。释今无。亦得孤松意,云根瘦削成。尽心供佛事,百忍见生平。理衲存清夜,呈材遣墨卿。高凉当日役,予亦动予情。
塞上歌十首送王侍郎赴蓟镇 其二。明代。宗臣。塞南塞北尽烽烟,胡骑纵横二十年。报道今秋须远徙,汉庭司马日行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