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台临永路,跂足望行子。片片云触峰,离离鸟渡水。
丛林远山上,霁景杂花里。不见携手人,下山采绿芷。
龙门西峰晓望刘十八不至。唐代。李颀。春台临永路,跂足望行子。片片云触峰,离离鸟渡水。丛林远山上,霁景杂花里。不见携手人,下山采绿芷。
李颀(690-751),汉族,东川(今四川三台)人(有争议),唐代诗人。少年时曾寓居河南登封。开元十三年进士,做过新乡县尉的小官,诗以写边塞题材为主,风格豪放,慷慨悲凉,七言歌行尤具特色。...
李颀。李颀(690-751),汉族,东川(今四川三台)人(有争议),唐代诗人。少年时曾寓居河南登封。开元十三年进士,做过新乡县尉的小官,诗以写边塞题材为主,风格豪放,慷慨悲凉,七言歌行尤具特色。
踏莎行(约云庵寻梅)。宋代。侯置。雪意初浓,云情已厚。黄昏散尽扶头酒。不知墙外夜来梅,忍寒添得疏花否。休更熏香,且同携手。从教策策轻寒透。亭儿直下玉生烟,暗香归去沾襟袖。
山阳思归书寄女兄。宋代。王令。淮风情舒舒,楚水日夜流。风能驾吾帆,水可载我舟。余归知几时,子望悬百忧。念我兄弟寡,商参各殊州。十年不一逢,会合何所由。幸逢子来归,与我相慰投。甥儿入吾牵,甥女出吾留。子吾笑其间,贫不知可愁。心如熙春阳,乐若醉酒酬。忆我别子日,将行更逗遛。泣恐伤子心,泪出仰目收。别日才几时,别思日九秋。心随西北风,目望东南楼。主人仁且贤,怜我羁旅游。晨粳玉炊香,暮酒金注瓯。盘蔬罗春青,豆脯兼夕鱐。为食岂不美,义咽不下喉。要当归子同,半菽饱亦优。始予志所学,义当望轲丘。朅来与世评,众口忽起咻。尝观世金朱,此道久已偷。胡为不奋去,附世如赘旒。而子亦待人,特以贫不谋。参差两如此,偃蹇势略侔。要当去引去,逸世出网罘。遐追避世徒,子与侍巾裘。吾将亦娶妇,力以石臼求。贸田结归庐,种树屋四周。子居课桑蚕,我出鞭耕牛。教妻绩以筐,使儿饷东畴。坐笑忘岁时,聚首成白头。归乎当何时,诗以侑子讴。
夜宿梅山寺。宋代。王遂。山寺逢晚秋,郊原带雨余。禾收将有耳,民病化为鱼。阴沴何当扫,兵氛苦未除。岂无吴市隐,封事至公事。
又次王侍郎韵。宋代。苏颂。礼藉标三瑞,灵篇首五芝。忽传神草植,高出庙垣楣。物色甘泉诏,形容缪袭辞。敷荣连刻桷,滋液本华池。运应承平旦,辰临孟夏时。阶蓂符历数,丰芑协声诗。尊祖诚斯洽,称觞礼所宜。共知天辅德,万叶固皇枝。
南唐一首。宋代。刘克庄。建隆事得之遗老,畴昔曾参野史看。后阁夜犹歌玉树,陈桥日已涌金盘。可怜李主归朝晚,专靠江神立国难。谁道齐兵当十万,一身杌隉不能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