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褐斜肩背负经,晓思吟入窦山青。
峰前野水横官道,踏着秋天三四星。
送僧清演归山。唐代。李洞。毛褐斜肩背负经,晓思吟入窦山青。峰前野水横官道,踏着秋天三四星。
李洞,字才江,人,诸王孙也。慕贾岛为诗,铸其像,事之如神。时人但诮其僻涩,而不能贵其奇峭,唯吴融称之。昭宗时不第,游蜀卒。诗三卷。 晚唐诗人李洞有一百七十余首诗歌(残句六句)流传至今,其中涉及蜀中的诗篇约有三十首,占其创作总量的六分之一,足见蜀中经历在其诗歌创作中占有的重要地位。...
李洞。李洞,字才江,人,诸王孙也。慕贾岛为诗,铸其像,事之如神。时人但诮其僻涩,而不能贵其奇峭,唯吴融称之。昭宗时不第,游蜀卒。诗三卷。 晚唐诗人李洞有一百七十余首诗歌(残句六句)流传至今,其中涉及蜀中的诗篇约有三十首,占其创作总量的六分之一,足见蜀中经历在其诗歌创作中占有的重要地位。
明月引。宋代。周密。皆再和之。会余有西州之恨,因用韵以写幽怀。舞红愁碧晚萧萧。溯回潮。伫仙桡。风露高寒,飞下紫霞箫。一雁远将千万恨,怀渺渺,翦愁云,风外飘。酒醒未醒香旋消。采江蓠,吟楚招。清徽芳笔,梅魂冷、月影空描。锦瑟瑶尊,闲度可怜宵。二十四阑愁倚遍,空怅望,短长亭,长短桥。
朝房待命。明代。杨士奇。正是临危处,深知负罪频。廷臣皆执法,天子尚垂仁。紫殿红云近,金河瑞彩新。恩波今浩荡,终忆借枯鳞。
过啄木岭暑暍憩道傍移时始行三首 其一。宋代。岳珂。啄木侵云起,流金正日中。涧深犹断港,山崦略无风。自是人来去,何关暑蕴隆。羲皇正高卧,多愧北窗翁。
上京次李学士韵五首 其二。元代。王士熙。金烛承恩出院迟,玉堂学士草麻时。明朝出国新端午,彩笔应供帖子诗。
答鸿鹭汀同年 其二。清代。郑孝胥。滔天四顾无归日,强醉聊过览揆辰。却羡愚园好怀抱,能将馀事作诗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