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亦怀恩地,高禽尽下飞。吏穿霞片望,僧扫月棱归。
省拜墀烟近,林居玉漏微。曾令驻锡话,聊用慰攀依。
寄贺郑常侍。唐代。李洞。山亦怀恩地,高禽尽下飞。吏穿霞片望,僧扫月棱归。省拜墀烟近,林居玉漏微。曾令驻锡话,聊用慰攀依。
李洞,字才江,人,诸王孙也。慕贾岛为诗,铸其像,事之如神。时人但诮其僻涩,而不能贵其奇峭,唯吴融称之。昭宗时不第,游蜀卒。诗三卷。 晚唐诗人李洞有一百七十余首诗歌(残句六句)流传至今,其中涉及蜀中的诗篇约有三十首,占其创作总量的六分之一,足见蜀中经历在其诗歌创作中占有的重要地位。...
李洞。李洞,字才江,人,诸王孙也。慕贾岛为诗,铸其像,事之如神。时人但诮其僻涩,而不能贵其奇峭,唯吴融称之。昭宗时不第,游蜀卒。诗三卷。 晚唐诗人李洞有一百七十余首诗歌(残句六句)流传至今,其中涉及蜀中的诗篇约有三十首,占其创作总量的六分之一,足见蜀中经历在其诗歌创作中占有的重要地位。
宿僧房。元代。卢琦。信步寻僧去,经台梵韵清。竹窗云影过,草阁夕阳横。磬响开经卷,香飘绕殿楹。青山飞白鸟,暮景一时生。
苏台。明代。罗宾王。登台日春上姑苏,吴越江山半绿芜。旧苑有时游野鹿,扁舟何日复归湖。采香径冷花空落,响屧廊空月自孤。欲向胥涛问流水,恨随沧海几时枯。
上元进诗。宋代。蔡襄。叠耸青峰宝炬森,端门初晚翠华临。宸游不为三元夜,乐事全归万众心。天上清光开夜色,人间和气阁春阴。要知尽作华封祝,四十年来惠爱深。
待借留、几曾留得,来鸿空怨秋老。至今父老依依恨,犹说李将军好。东门草。早不为东风,遮却长安道。余民如槁。愿金印重来,洪都开府,定复几时到。
秋江鹭,尤记当年潦倒。沧洲无复华皓。朝饥堕泪荒田雨,洗忆窝蜂败扫。天能报。看凤烛亭亭,玉树宽人抱。风霜善保。但逢驿寄书,无书寄语,要说趋朝早。
谒金门(李府尹美在)。宋代。朱子厚。待借留、几曾留得,来鸿空怨秋老。至今父老依依恨,犹说李将军好。东门草。早不为东风,遮却长安道。余民如槁。愿金印重来,洪都开府,定复几时到。秋江鹭,尤记当年潦倒。沧洲无复华皓。朝饥堕泪荒田雨,洗忆窝蜂败扫。天能报。看凤烛亭亭,玉树宽人抱。风霜善保。但逢驿寄书,无书寄语,要说趋朝早。
沧浪峡。唐代。许浑。缨带流尘发半霜,独寻残月下沧浪。一声溪鸟暗云散,万片野花流水香。昔日未知方外乐,暮年初信梦中忙。红虾青鲫紫芹脆,归去不辞来路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