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马江天郡,诸生泪共垂。宴馀明主德,恩在侍臣知。
怅望缄双鲤,龙钟假一枝。玉峰遥寄梦,云海暗伤离。
幢盖全家去,琴书首路随。沧州值康乐,明月向元规。
鹓凤终凌汉,蛟龙会出池。蕙香因曙发,松色肯寒移。
举世瞻风藻,当朝揖羽仪。加餐门下意,溪水绿逶迤。
怀德抒情寄上信州座主。唐代。杨巨源。五马江天郡,诸生泪共垂。宴馀明主德,恩在侍臣知。怅望缄双鲤,龙钟假一枝。玉峰遥寄梦,云海暗伤离。幢盖全家去,琴书首路随。沧州值康乐,明月向元规。鹓凤终凌汉,蛟龙会出池。蕙香因曙发,松色肯寒移。举世瞻风藻,当朝揖羽仪。加餐门下意,溪水绿逶迤。
唐代诗人。字景山,后改名巨济。河中(治所今山西永济)人。贞元五年(789)进士。初为张弘靖从事,由秘书郎擢太常博士,迁虞部员外郎。出为凤翔少尹,复召授国子司业。长庆四年(824),辞官退休,执政请以为河中少尹,食其禄终身。关于杨巨源生年,据方崧卿《韩集举正》考订。韩愈《送杨少尹序》作于长庆四年(824),序中述及杨有“年满七十”、“去归其乡”语。由此推断,杨当生于755年,卒年不详。...
杨巨源。唐代诗人。字景山,后改名巨济。河中(治所今山西永济)人。贞元五年(789)进士。初为张弘靖从事,由秘书郎擢太常博士,迁虞部员外郎。出为凤翔少尹,复召授国子司业。长庆四年(824),辞官退休,执政请以为河中少尹,食其禄终身。关于杨巨源生年,据方崧卿《韩集举正》考订。韩愈《送杨少尹序》作于长庆四年(824),序中述及杨有“年满七十”、“去归其乡”语。由此推断,杨当生于755年,卒年不详。
东阿后歌。清代。程鸿诏。南去见山自此始,南来见山自此止。出山入山皆艰难,连朝山色愁中看。我欲移之著何处,恐碍天下行人路。愚心惟祝在山泉,绕山飞流成长川。一苇可航一帆送,轻舟竟渡免尘閧。东阿况亦吾宗邦,千年虽久安能忘。八斗才高今不见,一心捧日山难限。昊天自昔鉴孤忠,峰峦倏忽移愚公。崎岖化尽得平易,辙端蜿蜒痕在地。从此大道无偏颇,青山回首梦中多。
宝林寺。宋代。杜衍。中怀无绊外缘间,深掩禅扉客到难。胜景可曾飞锡去,好山多祇捲帘看。画升讲座天花落,夜步吟轩海月残。今日逢师堪论道,归心愁思一时宽。
族子诒经访予芸涧,置酒示诸生。清代。李宪噩。濩落非世用,屏迹在田园。汲汲二三子,谬推为时贤。馆之清溪侧,花发溪中妍。溪南多乔松,松下无杂喧。辄复摘章句,晨夕相穷研。孺子来何所,求我林水间。适有盈觞酒,更谋通夜欢。诗歌究夙好,探讨发古编。嗟汝贫苦居,并日乃一餐。如何慕闲逸,甘以辞冕轩。及身感沦没,宁问千载传?尚务储世资,勿效风露言。诸英幸努力,覆辙今在前。
再和示琏。唐代。王质。秋林秋叶无全青,手先把者山中人。不独秋风早来到,寒食清明随立春。倒飞斜日光不湿,吹断长虹影皆直。娟妙全存惨淡中,一寸不如一分碧。
雨过次一泉韵。明代。王尚絅。白日沉长浦,游云断玉关。老悲春冉冉,别恨水潺潺。鼓角连城戍,烽烟冒海山。请缨怀壮士,夜雨坐苔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