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风泠然动高竹,起并朝檐温体粟。
忽惊剥啄意谁何,乃是和诗重拜辱。
再三开阖手不置,不惟诗好字亦熟。
我虽年事滥催忝,于此论功真未足。
重怜别来不我舍,连日追随访林谷。
和诗未厌数还往,别后要期常诵读。
知音已死或绝弦,闻韶解忘三月肉。
但得我辈识铮铮,徒使世人讥碌碌。
再次韵呈审知。宋代。赵蕃。秋风泠然动高竹,起并朝檐温体粟。忽惊剥啄意谁何,乃是和诗重拜辱。再三开阖手不置,不惟诗好字亦熟。我虽年事滥催忝,于此论功真未足。重怜别来不我舍,连日追随访林谷。和诗未厌数还往,别后要期常诵读。知音已死或绝弦,闻韶解忘三月肉。但得我辈识铮铮,徒使世人讥碌碌。
赵蕃。赵蕃(1143年~1229年),字昌父,号章泉,原籍郑州。理宗绍定二年,以直秘阁致仕,不久卒。諡文节。
送何榷院之官金陵。宋代。沈说。分司陪宰掾,赐勑带朝衔。见说成行李,无因别去帆。秋风石城路,夜月雨花岩。料有惊人句,鸿边寄短函。
白雪楼。清代。陈沂震。自古衣冠笑楚优,文章声价付悠悠。人间岂解《阳春曲》,此城犹存白雪楼。山色千寻常耸翠,泉源万斛自飞流。乾坤清气依然在,更向何人笔底收?
感秋六首 其一。元代。项炯。南风久不作,嚣祲曀中天。龙文裹羸牸,熊貙散如烟。万蚁赴坠蝶,捷于下泷船。谁当昭若蒙,冻□栖枯莲。
如梦令·为向东坡传语。宋代。苏轼。为向东坡传语。人在玉堂深处。别後有谁来,雪压小桥无路。归去。归去。江上一犁春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