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骥无能空在闲,苜蓿既饱思行山。
谁知八幅分向背,恍如百里随跻攀。
云烟蒙蒙心共远,草树阴阴日将晚。
一声幽鸟隔前溪,万古回春来叠巘。
凉风彷佛飞清霜,奉身九折思王阳。
嗟我胡为不自爱,逐物颠倒轻余光。
瓜篱活计知何日,相对无言搔短发。
芒鞋竹杖请自在,皎皎吾身真匪石。
壁间所挂山水图。宋代。李廌。老骥无能空在闲,苜蓿既饱思行山。谁知八幅分向背,恍如百里随跻攀。云烟蒙蒙心共远,草树阴阴日将晚。一声幽鸟隔前溪,万古回春来叠巘。凉风彷佛飞清霜,奉身九折思王阳。嗟我胡为不自爱,逐物颠倒轻余光。瓜篱活计知何日,相对无言搔短发。芒鞋竹杖请自在,皎皎吾身真匪石。
李廌(zhì)(1059-1109) 北宋文学家。字方叔,号德隅斋,又号齐南先生、太华逸民。汉族,华州(今陕西华县)人。6岁而孤,能发奋自学。少以文为苏轼所知,誉之为有“万人敌”之才。由此成为“苏门六君子”之一。中年应举落第,绝意仕进,定居长社(今河南长葛县),直至去世。文章喜论古今治乱,辨而中理。...
李廌。李廌(zhì)(1059-1109) 北宋文学家。字方叔,号德隅斋,又号齐南先生、太华逸民。汉族,华州(今陕西华县)人。6岁而孤,能发奋自学。少以文为苏轼所知,誉之为有“万人敌”之才。由此成为“苏门六君子”之一。中年应举落第,绝意仕进,定居长社(今河南长葛县),直至去世。文章喜论古今治乱,辨而中理。
上祭酒邱先生。明代。林景清。生本凡庸子,家居闽海涯。少小颇知觉,向善心孜孜。长大事儒业,执经游泮池。窃廪踰十载,五科皆见遗。年岁苦相迫,发身无他岐。慈母早弃背,严翁霜鬓垂。显扬失初志,惊惕徒嗟咨。池鱼不自化,笼鸟将安飞。鳞羽纵脩饬,违时深见讥。偶尔遇恩诏,输粟来京畿。怀赧苦不避,养禄图孝思。幸得桥门路,拜瞻我宗师。造就蒙至教,闻见增新知。满拟策驽钝,于时当脱羁。讵意蹈前辙,所谋转乖违。行取限名次,三年尚无期。迢迢八千路,家山音信稀。归计既弗遂,行囊亦无资。滥叨糊口计,数子来相依。深冬忽抱病,请借求良医。适遇行禁罚,谬坐违严规。诚恪莫自愬,顽梗混同归。旧馆不久复,生徒各分离。日给仰无助,寸心恒自持。此情不得已,卧地干霜威。笞辱固自取,迫切还可推。岂不深揣量,叩叩陈苦词。班门众所畏,操斧非所宜。但谓师弟子,恩义兼有之。情或信可悯,往过宁复追。雷霆虽震击,雨露多沾濡。我师体天者,愿言鉴愚痴。
水调歌头 庚申五日。清代。陈维崧。又是女儿节,何处贳香醪。艾装碧虎闪烁,与汝复相遭。回忆家乡此际,不少痴儿騃女,綵鹢绣旗摇。蹙起一川雪,崩落半空涛。渚宫远,沣水阔,恐难招。古来陈事何限,细数总今朝。楚国湘累自苦,齐国薛君自乐,一笑等鸿毛。我自饮我酒,卿自读卿骚。
仇云轩训其子彦中廉访三绝句其孙今御史公度持以求诗。元代。宋褧。柳玭著家法,马援述交情。人称世济美,谁谓公惭卿。
奉题吕氏宜老堂。宋代。姚勉。此堂清不着珠玑,只要双亲佚老宜。春酒尽堪眉寿介,斑衣长似乳时嬉。妇垂鹤发陪姑纬,翁捻银髯课子诗。饱饮菊花潭上水,鸡窠犹自拜孙枝。
豫且举网但张鱼,勃贺翻身早类猪。嚬笑随时多失计,威灵到手又何需。
佛头鸽粪添鹰画,仙字蝌文死蠹书。岸屋水舟无住处,鸟巢窠畔筑幽居。
读甘蔗生遣兴诗次韵而和之七十六首 其四十八。明代。王夫之。豫且举网但张鱼,勃贺翻身早类猪。嚬笑随时多失计,威灵到手又何需。佛头鸽粪添鹰画,仙字蝌文死蠹书。岸屋水舟无住处,鸟巢窠畔筑幽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