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日生春意,林间闻晓莺。
奈何时序晚,不及候虫鸣。
摇落无多感,芳菲会满城。
好音宜自默,反舌可无声。
秋莺诗。宋代。李廌。秋日生春意,林间闻晓莺。奈何时序晚,不及候虫鸣。摇落无多感,芳菲会满城。好音宜自默,反舌可无声。
李廌(zhì)(1059-1109) 北宋文学家。字方叔,号德隅斋,又号齐南先生、太华逸民。汉族,华州(今陕西华县)人。6岁而孤,能发奋自学。少以文为苏轼所知,誉之为有“万人敌”之才。由此成为“苏门六君子”之一。中年应举落第,绝意仕进,定居长社(今河南长葛县),直至去世。文章喜论古今治乱,辨而中理。...
李廌。李廌(zhì)(1059-1109) 北宋文学家。字方叔,号德隅斋,又号齐南先生、太华逸民。汉族,华州(今陕西华县)人。6岁而孤,能发奋自学。少以文为苏轼所知,誉之为有“万人敌”之才。由此成为“苏门六君子”之一。中年应举落第,绝意仕进,定居长社(今河南长葛县),直至去世。文章喜论古今治乱,辨而中理。
志训堂。明代。杨荣。夙昔承先训,孜孜重义方。音容长若睹,梦寐讵能忘。体魄归冥漠,泉台隔渺茫。过庭言在耳,洒泪向羹墙。
丙辰二月雪庵上人邀饮小楼见杏花有作。明代。张宁。何处招寻泛羽觞,高楼花近净年芳。荒村暮雨曾沽酒,梵境春风不出墙。老我重思曲江院,是谁今卧午桥庄。相逢尽是凭阑者,莫道偷閒过竹房。
子真子常饷双鸳将以五言效颦三首以谢。宋代。刘克庄。栖非梧不憩,渴以醴为浆。回首笑鸱辈,方争腐鼠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