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来寻晚景,便觉涤嚣烦。
岸柳相攙绿,风荷各自翻。
归云何处宿,惊鹜或时喧。
不奈沧波阔,鸠山有故源。
四月十五日晚出溪上留连不能去。宋代。宋庠。偶来寻晚景,便觉涤嚣烦。岸柳相攙绿,风荷各自翻。归云何处宿,惊鹜或时喧。不奈沧波阔,鸠山有故源。
宋庠(xiáng)(996年—1066年),初名郊,字伯庠,入仕后改名庠,更字公序。北宋文学家,工部尚书宋祁之兄。祖籍安州安陆,后迁居开封府雍丘县双塔乡。 天圣二年(1024年),宋庠状元及第,成为“连中三元”(乡试、会试、殿试均第一)之人。官至兵部侍郎、同平章事,以司空、郑国公致仕。治平三年(1066年),宋庠去世,年七十一。追赠太尉兼侍中,谥号“元献”(一作元宪),英宗亲题其碑首为“忠规德范之碑”。宋庠与弟宋祁并有文名,时称“二宋”。诗多秾丽之作,著有《宋元宪集》、《国语补音》等。...
宋庠。宋庠(xiáng)(996年—1066年),初名郊,字伯庠,入仕后改名庠,更字公序。北宋文学家,工部尚书宋祁之兄。祖籍安州安陆,后迁居开封府雍丘县双塔乡。 天圣二年(1024年),宋庠状元及第,成为“连中三元”(乡试、会试、殿试均第一)之人。官至兵部侍郎、同平章事,以司空、郑国公致仕。治平三年(1066年),宋庠去世,年七十一。追赠太尉兼侍中,谥号“元献”(一作元宪),英宗亲题其碑首为“忠规德范之碑”。宋庠与弟宋祁并有文名,时称“二宋”。诗多秾丽之作,著有《宋元宪集》、《国语补音》等。
寄沈明经秀岚 其二。清代。缪公恩。传车何事太悤悤,我亦多艰百感丛。未得一尊留祖道,至今想像梦魂中。
同诸公登慈恩寺塔,仍用小杜韵。近现代。陈仁德。诗思欲共朵云飞,绝顶登临大气微。寒雁远随天日渺,悲风似唤国魂归。霓裳舞散如流水,帝主宫倾付落晖。李杜文章犹在壁,墨香缕缕袭秋衣。
秋夜宴西亭得莲字。明代。左国玑。公子爱交结,閒园广招延。置酒临清池,泛池开红莲。落日云雷生,银塘洒秋烟。飞雨海上来,倏忽成流川。张登纵饮博,谑浪惊座前。夜半四天开,星河灿相鲜。长歌倾金罍,且复乐当年。勿为苦行役,扰扰空拘缠。今日不痛饮,古人应独贤。
宴桃源·频日雅欢幽会。唐代。白居易。频日雅欢幽会,打得来来越杀。说着暂分飞,蹙损一双眉黛。无奈,无奈,两个心儿总待。
中秋遇雨感怀呈世泽彦直。宋代。唐庚。初游东都年二十,清欢趁得中秋及。高阳会中酒徒集,惠和坊里绣鞍入。蟹螯尝新左手执,鸡头未老搓玉粒。杯行到手不待揖,明月清风供一吸。缠头不惜倾箱给,倚赖决科如俯拾。谁知得官反拘絷,此景此欢那复缉。今岁中秋雨如泣,穷山牢落秋光湿。孤灯荧荧照书笈,屈指流年如箭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