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上何所苦?北上缘太行。
磴道盘且峻,巉岩凌穹苍。
马足蹶侧石,车轮摧高冈。
沙尘接幽州,烽火连朔方。
杀气毒剑戟,严风裂衣裳。
奔鲸夹黄河,凿齿屯洛阳。
前行无归日,返顾思旧乡。
惨戚冰雪里,悲号绝中肠。
尺布不掩体,皮肤剧枯桑。
汲水涧谷阻,采薪陇坂长。
猛虎又掉尾,磨牙皓秋霜。
草木不可餐,饥饮零露浆。
叹此北上苦,停骖为之伤。
何日王道平,开颜睹天光?
北上行。唐代。李白。北上何所苦?北上缘太行。磴道盘且峻,巉岩凌穹苍。马足蹶侧石,车轮摧高冈。沙尘接幽州,烽火连朔方。杀气毒剑戟,严风裂衣裳。奔鲸夹黄河,凿齿屯洛阳。前行无归日,返顾思旧乡。惨戚冰雪里,悲号绝中肠。尺布不掩体,皮肤剧枯桑。汲水涧谷阻,采薪陇坂长。猛虎又掉尾,磨牙皓秋霜。草木不可餐,饥饮零露浆。叹此北上苦,停骖为之伤。何日王道平,开颜睹天光?
北上之苦,是因为上太行山之故。
太行山上的履道盘曲险峻,悬岩峭壁,上凌苍天。
马足为侧石所蹶,车轮为高冈所催,真是行路难啊。
况且从幽州到朔方,战尘不断,峰火连天。
剑戟闪耀着杀气,寒风吹裂了衣裳。
安史叛军像奔鲸一样夹着黄河,像凿齿一样屯居着洛阳。
前行无有归日,回首眷思故乡。
在冰天雪地中挣扎,哭天悲地,痛绝肝肠。
身上衣不掩体,皮肤粗如枯桑。
想去汲些水来,又被洞谷所阻;想去采些柴来烧,又苦于山高路远。
更何况在山中还可能遇到磨牙掉尾的老虎,时时有生命之危。
山上仅有草木,打不到吃的东西,饥渴之时,唯有饮些麟水。
叹此北上之苦,只有停车为之悲伤。
何时才能天下太平,使人一消愁颜,重见天光啊?
北上行:乐府古题。《乐府解题》曰:“晋乐奏魏武帝《北上篇》,备言冰雪溪谷之苦。其后或谓之《北上行》,盖因武帝辞而拟之也。”
缘:沿着。太行:山名,在今山两与河北之间。北起拒马河谷南至黄河北岸,绵延千里。
瞪道:有石阶的山道。
蹶:跌倒。
幽州:地名,在今北京市一带,为安禄山三镇节度使府所在地。
朔方:地名,在今山西西北部朔县一带。
毒:凝成。
严风:严冬的寒风。
奔鲸:奔驰的长鲸,喻指安禄山叛军。鲸,古喻不义之人。
凿齿:传说中的猛兽,比喻安禄山。
剧:甚。
陇坂:本指陇山,此指山之陇冈坡坂。
掉尾:摇尾。
零露浆:树上滴下的露水。
骖:驾在车前两侧的马。
王道平:谓天下太平。《尚书·洪范》:“王道平平。”
参考资料:
1、詹福瑞 等.李白诗全译.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97:197-199
2、于海娣 等.唐诗鉴赏大全集.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0:138-139
这首诗写于唐肃宗至德初年安史之乱爆发初期,当时安禄山攻占洛阳,给人民带来了沉重的灾难。
参考资料:
1、詹福瑞 等.李白诗全译.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97:197-199
2、于海娣 等.唐诗鉴赏大全集.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0:138-139
魏武帝曹操有《苦寒行》,又名《北上篇》,概取诗首句“北上太行山”首二字“北上”名篇。李白此诗盖取曹诗之旨,写安史之乱爆发后北方备受叛军蹂躏的苦难状况。全诗格调低沉、苍凉,极富感染力。
此诗以巧妙的设问开篇:“北上何所苦?”为找到答案,诗人以沉痛的心情审视难民们绕行的太行山:“北上缘太行”,找到这因自然环境而致的第一个原因:山高路陡,车马难行。随即又放眼广阔的政治背景:诗人找到了迫使人们迁徙的战乱这一社会问题,是为另一个原因。虽然明了“何所苦”的原因,诗人却无力为他们排解,只能以更加沉痛的笔触描绘那悲惨的情景。从“前行无归日”到“饥饮零露浆”十二句,诗人描述了“北上行”人们的惨状。接着诗人发出了长叹,停下马车,不忍再看,仰天狂呼:
这首诗笔触极为细致,追本溯源,刨根究底,描绘灾民图时由环境而哭声,由哭声而身体,由身体而行动,莫不穷形尽相,给人以极深的印象。此时诗人对月挥杯的飘逸、抽刀断水的豪迈,统统不见了,代之而起的是两眼含泪的悲哀与深切的同情。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祖籍陇西成纪(待考),出生于西域碎叶城,4岁再随父迁至剑南道绵州。李白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传世。762年病逝,享年61岁。其墓在今安徽当涂,四川江油、湖北安陆有纪念馆。...
李白。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祖籍陇西成纪(待考),出生于西域碎叶城,4岁再随父迁至剑南道绵州。李白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传世。762年病逝,享年61岁。其墓在今安徽当涂,四川江油、湖北安陆有纪念馆。
送绶东归十一首 其五。明代。王祎。一曲清江一畈田,闲居耕钓足长年。庞公城市何尝入,千古令人说隐贤。
舟中听诸生歌诗。明代。吴与弼。行李宁家已有期,云帆更喜夜风吹。诸生各有平安庆,促膝闻歌往复诗。
月夜偶成示翟公巽二首 其二。宋代。慕容彦逢。非关色相与声闻,此意如何举似君。真马不须鞭影露,本来谁道有迷云。
苏十三瞻登玉泉寺峰入寺中见赠作。唐代。储光羲。庆门叠华组,盛列钟英彦。贞信发天姿,文明叶邦选。为情贵深远,作德齐隐见。别业在春山,怀归出芳甸。逖听多时友,招邀及浮贱。朝沿霸水穷,暮瞩蓝田遍。百花照阡陌,万木森乡县。涧净绿萝深,岩暄新鸟转。依然造华薄,豁尔开灵院。淹留火禁辰,愉乐弦歌宴。肃肃列樽俎,锵锵引缨弁。天籁激微风,阳光轹奔箭。以兹小人腹,不胜君子馔。是日既低迷,中宵方眄眩。枕上思独往,胸中理交战。碧云暗雨来,旧原芳色变。欢然自此绝,心赏何由见。鸿濛已笑云,列缺仍挥电。忽与去人远,俄逢归者便。想像玉泉宫,依稀明月殿。峰峦若登陟,水木以游衍。息心幸自忘,点翰仍留眷。恨无荆文璧,以答丹青绚。
晋宗庙歌十一首 其七 宣皇帝登歌。魏晋。傅玄。于铄皇祖,圣德钦明。勤施四方,夙夜敬止。载敷文教,载扬武烈。匡定社稷,恭行天罚。经始大业,造创帝基。畏天之命,于时保之。
送李昭叙移黎阳都监归洛省亲。宋代。苏辙。与君非旧识,倾盖便相亲。共事林泉郡,忘归南北人。煮茶流水曲,载酒后湖漘。未觉游従厌,空惊别恨新。濒河今重地,知己旧元臣。洛下闻鸡犬,家书不浃旬。西还倚门罢,北渡羽书频。忠孝传家事,风流待一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