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处空篱落,江村不忍看。
无人花色惨,多雨鸟声寒。
黄霸初临郡,陶潜未罢官。
乘春务征伐,谁肯问凋残。
自常州还江阴途中作。唐代。李嘉祐。处处空篱落,江村不忍看。无人花色惨,多雨鸟声寒。黄霸初临郡,陶潜未罢官。乘春务征伐,谁肯问凋残。
从常州回江阴的路上,所到之处到处都是空荡荡的篱笆院落,颓败的江村景象让人触目惊心。
因为少有人迹,路边的野花看上去颜色惨淡;频繁的春雨,使鸟鸣听上去也满含寒意。
上官才刚刚上任,我也还没有辞官而去。
今年春天,首要的任务是平息战乱,谁还有心来关心民生的凋敝、江村的残破?
春务:春季的农事。
当去年夏天,李嘉祐还在哀叹自己命运多蹇,考虑要不要辞官而去的时候,一场突然而来的战事打破了平淡的生活,刘展军队如秋风扫落叶一般,席卷过江阴大地,李嘉祐没有经历安史之乱,面对战争他有点手足无措,不知道如何应对判断,开始的时候甚至都分不清谁是谁非,江阴的老百姓出逃的出逃,被征兵的征兵,作为文官的李嘉祐似乎对这一切也无能为力,只能坚守江阴,等待时局的稳定。
好在战乱来得快去得也快,但是战争对江阴的伤害短时间却无法恢复。上元二年春,李嘉祐去常州谒见新任常州刺史,回来的路上,看到满目疮痍的江村,心情应该是无比沉重的,一句“谁肯问凋残”,表达了李嘉祐对民生的关怀,也让他的诗名好了不少。
首联“处处空篱落,江村不忍看”,前句是直接看到的,后句说不忍看,却偏还要看,江村的残破避无可避,直击人心。
颔联是本诗的精华所在,可见诗人遣词造句的功力。前句是视觉的感受,花色本不会因为战争而有所改变,但在诗人看来,人民的悲惨境遇却通过花色反映了出来,赋予的花色别样的意味。后句是听觉的感受,虽然写的是声音,却同样赋予了鸟鸣声以感情色彩,一个寒字,反映了诗人当时的心情。
颈联和尾联隐约地表达了乱后初定,诗人意图收拾残局,重新经营民生的愿望。同时也流露出对时局的无奈和彷徨。不过李嘉祐并没有机会重整江阴了,因为当年春天,他就升官去当台州刺史了。
此后,江南到大历年间,才渐渐从刘展之乱中恢复过来,《旧唐书》卷185下《萧定传》载:“大历中,有司条天下牧守课绩,唯定(润州刺史萧定)与常州刺史萧复、濠州刺史张镒为理行第一。其勤农桑,均赋税,逋亡归复,户口增加,定又冠焉。”
李嘉祐,字从一,生卒年俱不可考,赵州(今河北省赵县)人。天宝七年(748)进士,授秘书正字。...
李嘉祐。李嘉祐,字从一,生卒年俱不可考,赵州(今河北省赵县)人。天宝七年(748)进士,授秘书正字。
别林黄中帅湖南。宋代。陈藻。清秋缓辔马如云,论定忠邪黑白分。湘水传呼新刺史,霸陵改观旧将军。平生孤节人难到,自此一番名愈闻。定有诏书催入觐,不劳下担楚江濆。
戏书李伯时画御马好头赤。宋代。苏轼。山西战马饥无肉,夜嚼长稭如嚼竹。蹄间三丈是徐行,不信天山有坑谷。岂如厩马好头赤,立仗归来卧斜日。莫教优孟卜葬地,厚衣薪槱入铜历。
【商调】梧叶儿 观白鹭,看。近现代。未知作者。观白鹭,看乌鸦,水底摸鱼虾。莺穿柳,蝶恋花,景幽雅,若非云门莫夸。 想林济,大慈悲,究竟作根基。打一捧,去片皮,好呆痴,痛痒犹然不知。 龟毛拂,兔角锥。虾蟆扑天飞。泥牛吼,木马嘶,少人知,俯仰泄漏天机。 麦有面,粟有米,布裤里更有腿。山有石,海有月,语真实,洞霞无极立基。 擒意马,锁心猿,神气养交全。非扭捏,合自然,体幽玄,法眼超过大千。 玄妙塞,化城关,一脚□蹬翻。花红处,柳绿间,没遮栏,处处仙佛面颜。 天边月,月正圆,掘地去寻天。有无有,颠倒颠,妙玄玄,正道须当要口传。 天边月,月上弦,卯酉不虚传。八两汞,八两铅,一斤全,照破了三千及大千。 天边月,月应弓,真道妙无穷。龙擒龙,虎擒龙,两相逢,结一朵金花弄风。 天边月,月正南,前后各三三。离是女,坎是男,妙玄谈,不说破教人家怎参? 天边月,月应炉,铅汞鼎中居。金凭火,炼就珠,一葫芦,三百八十四铢。
延卿将之广东招同诸子集于其家次何氏山林十首 其十。清代。范当世。即欲东西去,其如对榻何。百年此间乐,一夕好诗多。陈亮故豪举,马周犹放歌。要知掷时日,未算客中过。
发嵊县至上虞道中作。明代。刘基。磴滑泥深去马迟,雪残青嶂不多时。荒烟蔓草中郎宅,素石清溪烈妇祠。日落风生临水树,野寒云湿渡江旗。宣光事业存书史,北望凄凉有所思。
花封上考旋浮沈,粉署陪京更滞淫。晚得郡符聊解摈,可从文苑觅知音。
三刀不独方州梦,十里还成到海吟。莫向雷门疑布鼓,远臣今系圣皇心。
送林户部敬夫出守雷州时敬夫以诗留别 其一。明代。王世贞。花封上考旋浮沈,粉署陪京更滞淫。晚得郡符聊解摈,可从文苑觅知音。三刀不独方州梦,十里还成到海吟。莫向雷门疑布鼓,远臣今系圣皇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