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道源(1260~1336),元代散曲家,诗人,字得之,号顺斋。世居眉州青神县(今属四川省),后徙居兴元南郑(今属陕西省)。初为郡学正,皇庆二年(一三一三)征为翰林编修,进应奉,迁国子博士,延祐七年(一三二〇)辞归。年七十被召为陕西儒学提举,不赴。著有《闲居丛稿》。他所著的《闲居丛稿》,平实显易,有承平之风。...
蒲道源。蒲道源(1260~1336),元代散曲家,诗人,字得之,号顺斋。世居眉州青神县(今属四川省),后徙居兴元南郑(今属陕西省)。初为郡学正,皇庆二年(一三一三)征为翰林编修,进应奉,迁国子博士,延祐七年(一三二〇)辞归。年七十被召为陕西儒学提举,不赴。著有《闲居丛稿》。他所著的《闲居丛稿》,平实显易,有承平之风。
方去言府判挽诗二首。元代。方回。诸老非前日,吾宗有若人。大圭全粹质,劲柏挺长身。仓卒完乡县,艰难寝战尘。深惭铭笔短,未足永坚珉。
和胡观光登酒楼。宋代。王庭圭。李白夜登孙楚楼,楼中玩月苦淹留。定知公等非凡客,要是人间第一流。玉勒穿花回曲径,银槽泻酒注深瓯。遥观翠幕张灯处,小妇鸣筝在上头。
同袁通判游越中三首·禹庙。宋代。陈著。舟行可十里,上岸即山林。曲径抱深意,怪松传古音。平生能几到,好处欲穷寻。春鸟一声处,乡关又上心。
青门饮 送诸骏男之大名。清代。沈岸登。五鹿春沙,百花晴槛,计程犹是,帝京三辅。嫩柳鞭丝,斜阳帽影,碧草依然南浦。且莫匆匆别,试同寻上元游侣。香车宝马,暗尘明月,尽堪君住。况有盈尊清醑。便醉拥红妆,听歌金缕。良会无多,酒人能几,忍使骊驹催去。卧阁漳河畔,正绿水芙蓉深处。从今两地,相思千里,梦魂辛苦。
列岫望西山最正殆无毫发遗恨滕王秋屏皆不及也因作此诗二首 其一。宋代。朱熹。城中望西山,拄颊空朝暮。不到列岫亭,讵知亲切处。
七夕呈坐间诸友时留平江宿和靖书院次日。宋代。朱南杰。叶已鸣秋夜渐长,年年织女会牛郎。龙梭暂歇七襄驾,云袖轻飘百和香。输我晚凉和月饮,任渠明发渡河忙。要知工巧元无用,乐得身闲拙不妨。